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 道试题
1 . 《汉书》记载:“武帝施主父之册,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据此判断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的目的是(     
A.恩泽诸侯贵族B.增加国家税收C.实现民族交融D.削弱王国势力
2024-01-25更新 | 97次组卷 | 56卷引用: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史记·陈涉世家》记载:“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楚兵数千人为聚者,不可胜数。”这反映了秦末农民起义(     
A.以六国贵族为主力B.反对实施郡县制
C.起因于官吏的贪腐D.得到了广泛响应
2022-12-08更新 | 365次组卷 | 32卷引用: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朕”上古为人们的自称,无贵贱之分。秦灭六国后,定为皇帝自称,他人禁止使用。皇帝的命称为“制”,令为“诏”,印称“玺”,一切臣民皆不得使用。因秦始皇名政,下令改正月为端月。

——节选自《中国历史文选参考资料》

制曰:“自今已来,除谥法。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史记秦始皇本纪》

康熙皇帝说:“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他人,则断可不行。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制。”

——摘自《东华录》

材料二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1)根据材料一,概括出中国古代皇帝制度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宰相的主要职责。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
2022-11-21更新 | 196次组卷 | 7卷引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学致远级部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据《晋书·王敦传》记载:东晋谚称“王与(司)马,共天下”。这反映了(     
A.东晋统治者爱惜人才B.门阀士族势力强大,威胁皇权
C.地方分裂割据势力的强大D.两晋时期的政治民主化倾向
2023-11-24更新 | 99次组卷 | 64卷引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区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宋史》记载“诸府置知府事一人,州、军、监亦如之。掌总理郡政……。通判……建隆四年(963),诏知府公事并须长吏、通判签议连书,方许行下……。”这反映出宋代政权机构设置的特点是(     
A.解决了中央与地方间矛盾B.君主专制权力呈现强化趋势
C.制约了地方行政效率的提高D.通过地方分权来加强中央集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辽史·百官志一》记载:“辽国官职,分北、南院,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辽朝的这一制度(     
A.巩固了大一统的政治局面B.实现了疆域内各民族的平等
C.加剧了民族之间的隔阂D.体现因俗而治的管理特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据《宋史》记载“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禁中,是为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庭诸司,中外管库,悉隶三司”。这说明宋代(       
A.行政效率得到提高B.权力制衡机制日益完善
C.冗员现象日趋严重D.封建专制皇权得到加强
2022-11-07更新 | 253次组卷 | 17卷引用:内蒙古阿拉善盟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

——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

材料二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百姓采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李斯《谏逐客书》


(1)根据材料一,概括材料所反映的改革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如表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共敌后根据地举办展览的相关内容。这些展览(     
类型内容
战斗成果展主要展会有晋冀鲁豫边区战绩展览会、晋绥边区战斗展览会等,主要以军事斗争为主题
生产成就展此类展览以工农业生产展览会为主,如延安工人制造品竞赛展览会、山东生产展览会等。据不完全统计,这一时期敌后根据地开展了59次生产展览会
文化活动展以医疗卫生、文化教育、自然科学为主。据记载,1945年4月。晋冀鲁豫边区的“文教展览会”共展出3900件展品,参观观众达16000人
A.反映了中共土地革命的成效显著
B.推动国民革命运动向纵深发展
C.体现出敌后战场成为抗战主战场
D.益于增强民众抗战胜利的信心
10 . 据《梦粱录》记载:“(南宋)杭城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这一记载反映了(     
A.市民生活的富足B.小农经济走向解体
C.商品经济的发展D.政府放弃重农抑商
2022-07-14更新 | 527次组卷 | 8卷引用:内蒙古赤峰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