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始皇还……浮江,至湘山(君山)祠。逢大风,几不得渡。 上问博士曰:“湘君神?”博士对曰:“闻之,尧女,舜之妻,而葬此。”於是始皇大怒,使刑徒三千人皆伐湘山树,赭(使……红色)其山。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始皇)廿九年四月己卯,丞相臣(隗)状、臣(王)绾受制相(湘)山上:“自吾以天下已并,亲抚晦(海)内南至苍梧,凌涉洞庭之水,登相(湘)山、屏山,其树木野美,望骆翠山以南,树木见亦美,其皆禁勿伐。”臣状、臣绾请:“其禁树木尽如禁苑树木,而令苍梧谨明为骆翠山以南所封刊(封山禁伐)。 臣敢请。”制曰:“可。”

——岳麓书院所收藏出土秦简之“秦始皇禁湘山”诏书

材料三春二月,毋敢伐材木山林及雍(壅)堤水。 不夏月,毋敢夜草为灰,取生荔、麝(卵)觳,毋毒鱼鳖,置罔(网),到七月而纵之。唯不幸死而伐绾(棺)享(椁)者,是不用时。

——《睡虎地秦墓竹简·田律》

(1)材料一、二是探究秦始皇是否在湘山“伐树赭山”的史料,判断其史料价值高低,并说明理由。研究此问题还可补充哪些类型的史料,请至少列出两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从国家治理角度简评秦始皇。
2 . 下表为近代汉口从日本进口产品价值统计表。(单位:关平两)据下表可知(     
时间1880年1883年1886年1889年1892年1895年1898年1901年1904年
金额100120780360454216039143619082013354174567
——据毛家琦《中国旧海关史料》
A.晚清时期对外贸易结构改变B.民族资本的投资环境较恶劣
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逐渐加剧D.中日贸易的区域发展不平衡
2024-01-11更新 | 175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伴随着汉朝对匈奴的战争,中原水利技术首先在汉军的军事要塞以及随后的屯田点被引入。《水经注》记述了敦煌人索劢率领酒泉、敦煌兵士千人到楼兰屯田,兴修水利的事迹:“敦煌索劢,字彦义,有才略……将酒泉、敦煌兵千人,至楼兰屯田。……横断注滨河(注:筑坝断河)。河断之日,水奋势激,波陵冒堤。……劢躬祷祀,水犹未减,乃列阵被杖,鼓噪讙叫,且刺且射,大战三日,水乃回减,灌浸沃衍,胡人称神。大田三年,积粟百万,威服外国。”

材料二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于1964年对米兰绿洲行进勘查规划中发现了米兰(西域楼兰古国)汉代水利工程遗址。自米兰河故道发现了古城堡干渠,进而追踪发现7条大型支渠,均匀地分布和控制着整个古城地区。干渠全长8.5公里,渠身一般宽10~20米,渠高3~10米。支渠总长28.4公里,渠身一般口宽3~5米,渠高2~4米。渠槽微成洼曲,小的斗、农、毛渠面积,阡陌纵横,密布于各支渠间的灌溉面积上。估计古城灌区控制面积达4.5万亩,其中曾经从事于农耕的土地约1.7万亩。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郑晓云《汉代中原水利的西传与民族融合》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中原水利技术传入西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水经注》的记载、米兰汉代水利工程遗址的史料价值。
(3)如果想证明汉代向西域传播的水利技术来自中原,而非当地的原创或传统,可以从哪些方向研究?请简要写出研究思路。(要求:研究思路紧扣研究问题进行说明,写出相应的研究措施,表达清晰)
2024-05-30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二)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晋末年,陈郡谢氏家族南渡。谢鲲墓志于1964年出土于南京,其文如下:

“晋故豫章内史,陈【国】阳夏,谢鲲幼舆,以泰宁元年十一月廿【八】亡,假葬(暂时浅埋)建康县石子罡,在阳大家墓东北【四】丈。妻中山刘氏,息尚仁祖,女真石。弟褒幼儒,弟广幼临,旧墓在荥阳(谢氏家族墓原在河南荥阳)。”

材料二   稽之往史,我民族若不能立足于中原、偏安江表,称曰南渡。南渡之人,未有能北返者。晋人南渡,其例一也;宋人南渡,其例二也;明人南渡,其例三也。风景不殊,晋人之深悲;还我河山,宋人之虚愿。吾人为第四次之南渡,乃能于不十年间,收恢复之全功,庾信不哀江南,杜甫喜收蓟北,此其可纪念者四也。

——1946年冯友兰·西南联大纪念碑碑文(节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谢氏家族“南渡”的历史背景,并指出谢鲲墓志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四次之南渡”的主要表现及其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如图为唐初莫高窟壁画《张骞出使西域图》,展现了汉武帝(前140—前87年在位)部下击败匈奴后带回战利品“祭天金人”和“汉宣帝(前73年一前49年在位)不知祭天金人名号故派张骞出使西域问佛”的场景。该壁画(     

A.内容虚构,不具有史料价值B.是实证汉代佛教传入中国的史料
C.内容真实,能反映历史事实D.是研究唐初佛教发展的重要史料
2024-03-29更新 | 252次组卷 | 8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常德市普通高中沅澧共同体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料一   是时天子问匈奴降者,皆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乃募能使者。(张)骞以郎应募,使月氏……经匈奴,匈奴得之……后骞与其属亡乡月氏,至大宛。时大月氏既臣大夏而居,地肥饶,少寇,志安乐,又自以远汉,殊无报胡之心。骞竟不能得月氏要领。

——[西汉]司马迁《史记·张骞出使西域》

史料二   及开西域,遣张骞使大夏还,传其旁有身毒国,一名天竺,始闻有浮屠(佛陀,原指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之教。

——[北齐]魏收《魏书·释老志》

材料二   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府设立,总护西域三十六国。有汉一代,中央政府任命的西域都护有20余人,以东汉的班超最为著名,汉和帝称赞班超“得远夷之和,同异俗之心”。除西域都护府等中央派出机构外,西域地方事务由汉朝册封的西域诸国君长具体管理。据《汉书·西域传》记载,这些地方官员达376人,“皆佩汉印绶”。自汉代以后,历代中央王朝,都把西域视为故土,设置机构行使管辖权,如东汉的西域长史府、唐朝的安西大都护府、北庭大都护府、元代的行省制、清代的伊犁将军等。1884年,清朝政府批准新疆建省,改称西域为“新疆”,实现政治体制的划一。在西域都护府的管护之下,古老的丝绸之路上,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架起了东西方沟通交流的陆上桥梁,惠泽后世、影响深远。

——摘编自王珍《西域都护府:开创中央王朝有效管理西域的先河》

(1)根据材料一的两则史料探究张骞出使西域的历史,指出其史料价值,并做出合理推断。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管护西域的特点,并简析其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捉拿康梁二逆演义》成书于戊戌政变后不久,是以康梁为题材的时事小说。其时事材源,既有京报或报刊转载的奏折、上谕等官书,也有当时的新闻报道,还有一些士大夫口耳之间流播的传闻,见于同时代书信、笔记等私家材料。据此理解准确的是(     
A.该书是一手史料,史料价值高B.该书有艺术加工,史料价值低
C.戊戌变法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D.戊戌变法失败有其经济根源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党的建设上,古田会议开辟了思想建党这一独特道路……古田会议决议明确规定了新党员入党的条件,具体规范发展新党员的方法和程序,以严格的组织把住党员质量关……古田会议决议规定了党组织在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和领导范围,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在红军组织中担负着红军政治领导的作用,决议提出必须加强各级党组织建设,使党的组织确实成为“领导中枢”……古田会议决议规定了红军的性质、宗旨和任务,要求红军必须担负起打仗、做群众工作等任务,规定了红军政治工作和政治机关的重要地位,规定红军处理内外关系的准则,提出要加强对官兵的纪律教育,实行优待俘虏的政策等。

——改编自窦道琴《古田会议精神永放光芒》

材料二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田会议的内容,并分析材料二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78年以来中国兵役制度调整的意义。
2024-02-25更新 | 18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宁波市区宋元时期城市生活类遗址出土光器基本情况


浙江地区江西地区福建地区北方地区海外地区
北宋越窑、龙泉窑、整州窑、泰顺窑景德镇窑、吉州窑建密定窑、磁州窑、耀州窑、临汝窑高丽青瓷
南宋龙泉密、越窑、越窑仿官窑、南宋官密、江山窑景佬镇窑、吉州窑同安窑、德化窑定窑、磁州窑、钧窑高丽青瓷
元代龙泉窑、永嘉窑、秦顺窑、临安天目窑、江山窑景德镇窑、吉州窑浦口窑、德化窑磁州窑、钧窑

(说明:1、今浙江宁波地区即宋元时期的明州;2.在宋代瓷器中,官窑即是一种专称,指北宋和南宋时在京城汴京和临安,由宫廷设窑烧造的青瓷)

——摘编自:吴敬、付亚瑞《明州城遗址出土宋元瓷器与明州港市的考古学观察》

材料二   

(说明:奉化江与余姚江在宁波附近汇合成为甬江汇入东海,而甬江与杭州之间的杭甬运河是京杭大运河的延伸段)

——摘编自薛风旋著:《中国城市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从产地视角指出出土瓷器各自具有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宁波地区宋元时期的瓷器消费特点,分析其形成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料一   宋朝祭祀南海神的歌辞:南溟浮天,旁通百蛮。风樯迅疾,琛舶来还。民商永赖,坐消寇奸。荐兹嘉觞,弭矣惊澜。

——摘自《宋史·卷一三六·乐志十一》

史料二   顺济王之威灵,南放于洞庭,北被于淮泗……以昭示王之神圣英烈不可不敬者如此。

——摘自《苏轼全集·文集·卷一二·顺济王庙新获石砮记》

(注:传说彭蠡湖(江西鄱阳湖)有神蛇,称“彭蠡小龙”,宋代诏封为“顺济王”,主要职能是保护长江行船安全)

史料三   

材料二   在中国古代的神灵系统中,水上世界的江河湖海自有其神灵体系并有相应规格的祭祀。北宋时,东海神本庙设于山东莱州,南宋时改在浙江明州设东海神本庙祭祀。南海神祭于广州,唐代已封为广利王,宋代四次加封,且开始在国家祭祀体系中把海神与天地宗庙神灵同列。宋代对长江三元水府神加封王爵,赋予保佑航行和祈降雨雪的使命,官民祭祀活动大为频繁。一些原本是地方的护佑神如江南西路的田相公信仰被长江航行者信奉,在浙江会稽县原本是孝女形象的曹娥被赋予保护运河航行职责。宋代新创诸多护佑航行的神灵信仰如浙江嵊县显应庙、杭州顺济庙等,最为著名的是妈祖(圣妃)信仰,由起于福建莆田的民间信仰,因福建商人的传播而扩及沿海各地,被纳入国家祀典,封号从“崇福夫人”到“灵惠助顺嘉应英烈妃”,不断加封,成为海洋专神。

——摘编自黄纯艳《宋代水上信仰的神灵体系及其新变》

(1)指出材料一中的三则史料对研究宋代水上神灵信仰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水上神灵信仰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