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下表是明代上海县人口数据变化
明代上海县人口
年份户数口数每户人口性比率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114,236532,803278,874253,9294.66109.8
永乐十年(1412年)100,924378,428199,781178,6473.75111.8
正德十五年(1520年)93,023260,821179,52481,2972.80220.8
隆庆六年(1572年)113,985192,967158,53234,4351.69460.4

——资料来源:万历十六年《上海县志》卷4

对此表解读合理的是(     
A.社会动荡导致大量人口流亡B.人口结构面临着严重的问题
C.人地矛盾尖锐抑制人口增长D.人口统计的重点发生了转移
2024-03-02更新 | 213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新高考教学教研联盟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对下面历史现象成因的相关解读,正确的是(     
1934--1935年上海民族企业情况统计表(单位:家)

期间

新设立

改组歇业

经营资金不足

1934年

28

361

567(占比65%)

1935年

15

415

786(占比80%)

A.帝国主义的侵略与掠夺B.国民政府限制工业发展
C.外国资本掌控中国金融D.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2024-06-02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历史试题
2024·湖南·三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17世纪末至18世纪,日本据《农政全书》编写了“救荒本草”“野菜谱”“甘薯记”。1735年,法国《中华帝国全志》出版,书中含有《农政全书》的部分内容,1738年,该书英译本在伦敦出版。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当时中国科技继续保持世界领先B.当时的中国短暂恢复了对外开放传统
C.外国借助中国文化进行社会革新D.《农政全书》集中国传统农技之大成
2024-05-15更新 | 127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天壹名校联盟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晚清时期各政治派别的知识分子在向清王朝皇帝纪年“正朔”挑战的过程中提出了黄帝纪年、孔子纪年以及帝尧纪年、大禹纪年、秦纪年等多种纪年方式,从而产生了“纪年”论争。1898年年底,梁启超作《纪年公理》,认为各国相通后,应有统一的纪年。1902年,梁启超在发表的《新史学》中强调了采用“孔子纪年”的重要性,主张用孔子生日作为纪年。认为“孔子为我国至圣,纪之使人起尊崇教主之念,爱国思想,亦汕然而生”。1905年,宋教仁根据典籍推定是年为黄帝即位4603年,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创刊时即以此署年,《民报》第一期刊首印有黄帝像,图下说明“世界第一之民族主义大伟人黄帝”,以后革命党一直沿用宋说。1919年,钱玄同提出,“我们主张中国当用基督纪年,也是因为他在应用上很便利”,也更符合中国当时正融入世界的形势,“可是从现在以后的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在以后的中国人,是世界上人类的一部分,所以无论讲时事,讲古事,都和世界各国相关联”。

——摘编自焦润明、王建伟《晚清“纪年”论争之文化解读》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晚清至民国初期“纪年”方式所引发的争议进行评析。(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
2024-04-19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洋务企业多以“局”立名,且这些“官局”创办之后多成为“时政中的要目”。论及此,梁启超曾说:“同治中兴之役,胡、曾、左诸公,以封疆吏任练兵筹饷之事,广设诸局,(诸事)莫不设专局以办之,下至各府州县,皆有分局,故当军兴之时,全省之脉络,系于各局。”对上述“官局”的解读,准确的是(       
A.旨在引进西方国家机器生产B.产生了中国最早的产业工人
C.适应了内忧外患的晚清时局D.强化了清政府对地方的控制
2024-03-15更新 | 415次组卷 | 8卷引用:2024届明日之星高考历史精英模拟卷 【湖南版】
6 . 如表为北宋若干时期江南与全国农村劳动力的变动情况(单位:户、人)。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时间江南地区全国江南地区农村劳动力占全国农村劳动力比重(%)
户数农村劳动力人数户数农村劳动力人数
980年3492838906726418500163671755.4%
1078年1120331285684416603954423400826.7%
1102年1265762322769318113945461905606.9%
A.个体农耕规模扩大B.宋代经济重心南移进程已完成
C.土地兼并日益严重D.劳动力增长支撑江南经济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938年7月7日,《新华日报》头版刊登了张谔创作的漫画(如下图)。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生动展现了抗战初期正面战场抗战情况
B.旨在动员组织民众力量进行全民族抗战
C.革命统一战线对抗战胜利具有重要作用
D.其创作背景是抗战进入到战略相持阶段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622月,法国同阿尔及利亚签署了《埃维昂协议》,结束了阿尔及利亚战争,从而也为同中国发展关系扫清了道路。这时,美法之间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已全面展开,美苏为阻止法国和中国等国家掌握核武器,维护它们的核垄断地位加紧勾结……196310月底,戴高乐派法国参议员、前总理埃德加富尔费带他的一封亲笔信到中国进行半官方的了解情况的“旅行”,受到中方的热情接待。周恩来总理和毛泽东主席都会见了他,并同他进行了友好的谈话,使他“深受鼓舞”。通过这些接触,双方发现他们在一些重大的国际问题上有着一致或相近的立场……19641月,戴高乐总统正式宣布与台湾断绝外交关系,同月27日,两国政府同时公布关于中法两国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宣布法国和中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并互派大使。

——摘编自方连庆、刘金质、王炳元主编《战后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   法国是欧洲建设的领头羊,在当时冷战正酣的形势下发挥着特有的影响和作用。中国改革开放吸引外资和学习先进管理经验,在亚洲始于日本,在欧洲始于法国,而法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则是日本远不能企及的。中法关系的发展在欧洲则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西欧国家相继出台对华政策。德国积极发展对华关系,最初完全是受到法国的启发。当时中美尚未建交,以法国为首的欧洲国家对华关系,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其特殊意义和作用不言自明。

——摘编自孙海潮《中法关系与中国改革开放进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中法在重大国际问题上存在的“一致或相近的立场”的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解读中法两国建交这一重大事件。(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
2024-06-01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长沙市周南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9 . 徐继畲曾著《瀛寰志略》,动笔时本打算先罗列各大洲地图,再列举具体的国家地图,但好友提醒他应把中国的版图单独放在卷首并与他国区分开来,并以徐光肩“负谤至今”的故事告诫他,最终徐继畲采纳建议并在书中特意加上“此书专详域外”,表明没有任何中外对比的意思。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传统华夷观念根深蒂固B.中国的地图测绘技术较发达
C.士大夫的眼界没有变化D.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开始萌发
2024-05-28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雅礼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试卷(二)历史试题
10 .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侵略军所到之处,人民群众都进行了抵抗。广州城乡内外民众组织团练,用游击战术袭击敌人。在香港、澳门为外国人雇佣的工人,纷纷返乡。天津、烟台旅顺乃至北京附近,都有民众自发起来袭击侵略军,对文中现象的正确解读是(     
A.导致帝国主义侵华方式的变化B.中国人民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
C.反对帝国主义的爱国主义斗争D.受传统夷夏观念影响的自发行为
2024-05-10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常德市普通高中沅澧共同体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