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5 道试题
1 . 中国古代有一中央机构,无编制、无定员、无预算,保密性较强,一方面可参议军国大政,另一方面又是一个摘抄辑录的秘书部门。该机构是
A.中书省B.政事堂C.宣政院D.军机处
2 . “我吴市民图籍田业,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大户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欠。"l述现象反映了明朝上南地区
A.劳资双方相互依存B.资本市场异常活跃
C.农业生产陷入萧条D.市民生活比较艰辛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王阳明提出人人皆有良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由此可知他主张
A.格物致知B.“致良知C.工商皆本D.经世致用
4 . 1380年,朱元璋废丞相,由皇帝亲自掌管六部,各部置尚书一人,总管本部政务,下设左右侍郎。至清代六部尚书和侍郎均称堂官都有权直接上奏,出现意见分歧则由皇帝裁决。这一变化反映了
A.六部成为权力中枢B.尚书行政职能减弱
C.丞相职位分置多人D.君主专制逐步强化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图1、2、3所示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秦到唐的中央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
(2)图1至图4,中枢权力体制的变化反映出的主要矛盾是什么?结合图5,分析这一矛盾演变的趋势。
(3)综合上述图示,概括历代王朝调控中枢权力的基本策略和原则。
6 . 明清之际,广州社会结构变动有一大特色:士人从商,商人入仕。并对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这说明(  )
A.广州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
B.礼教束缚解除,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C.商品经济发展,等级观念淡化
D.重农抑商政策松弛,传统社会结构解体
2020-05-23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包头稀土高新区第二中学2019-2020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城市经济的繁荣,推动了文学艺术的发展。下列作品中反映了清朝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多个侧面,被称为我国古典现实主义文学高峰的是
A.《水浒传》B.《三国演义》C.《西游记》D.《红楼梦》
8 . 明清时期在传统城市发展的基础上,出现大量工商业市镇,有产地市场型、集散市场型、零售市场型等多种类型。这反映了
A.政府放弃抑商政策B.大量农产品投放市场
C.商品经济非常活跃D.城市以经济功能为主
2020-05-19更新 | 200次组卷 | 16卷引用:内蒙古包头市北重三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南宋·翁卷《乡村四月》

材料二: 《苏州风俗考》记载的明代苏州纺织业情况是:“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若机户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材料三:《吴县志》记载清代苏州情况是:“各帐房除自行设机督织外,大都以经纬交与织工,各就织工居处雇匠织造,谓之机户。”

《清稗类钞》记载:“(帐房)散放丝轻,给予机户,按稠匹计工资。”

《风麓小志》记载:“小机户无甚资本,往往恃帐房为生。”


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经济模式?这种经济发展模式有何特点?
(2)材料二反映出苏州纺织业的哪些社会现象?这些现象表明的本质是什么?
(3)材料三同材料二相比,有何异同之处?
10 . 明代《苏州府志》记载“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日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头以待”,材料反映了明代
A.官营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B.民营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
C.产生了雇佣劳动关系D.工匠与机户关系紧密
2020-04-27更新 | 194次组卷 | 33卷引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阿荣旗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