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9 道试题
1 . 清代,由于土地收获量和土地收益的提高,社会上出现了“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莫不志在良田”的现象。这一现象(     
A.推动土地制度发生变革B.激化人地矛盾和阶级矛盾
C.促进人身依附关系减弱D.阻碍新经济因素发育成长
2023-01-20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郑和下西洋是世界历史上规模空前的远洋航行。郑和先后七次率领船队出海,访问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许多国家和地区也遣派使臣回访明朝。这些使臣在当时可能见到(     
①不少书坊争相印刻《水浒传》《三国演义》等文学作品
②一些思想家提倡个性自由、蔑视权威教条,引起社会震动
③百姓在市镇中出售玉米甘薯换取白银,以向政府缴纳赋税       
④焦炭是比较流行的冶铁燃料,金属冶炼的产量和质量提高
A.①④B.①②C.②③D.③④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山地的全面开发利用以明清时期为盛。闽浙赣等省山区“种靛、采耳、伐木、烧炭”等业兴盛,万洋山区的垦殖“以种蓝为业”,赣南山区以烟草、甘蔗等为经济作物大宗。秦巴山区有木材、木耳、香菇、生漆、桐油、白蜡、药材、茶叶、烟叶、染料等种类。清代各地曾不同力度地倡导在山区植树造林,多数省区都采取相应举措,改变了以往“知伐而不知种”局面。与山区开发兴盛相应,关于山地开发利用的讨论增多。明代《农政全书》、清代《授时通考》等,沿用元代王祯垦山为梯田的说法。徐光启《旱田用水疏》总结的用水之源(泉)的六种方法,大多与山乡田地灌溉相关,强调源高之水与梯田灌溉相结合。晚清吴翰章著《兴山种艺说》内容涉及山区粮食生产、经济林木的种植和开发、山地利用。

——摘编自张建民《明清时期的山地资源开发及山区发展思想》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时期山地资源开发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的山区发展思想的特点及影响。
4 . 当西方各国开始向工业文明迈进时,中华文明却日渐落伍。中国逐渐落伍的原因有(     
①专制皇权高度加强 ②农业仍然是经济的主体
③商品经济的发展     ④实行闭关自守政策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5 . 清道光帝曾颁布《防夷八条》,其主要内容下图所示(节选),这表明当时清朝(       
禁止内地民人借领外夷资本
禁止夷人雇请内地之人为其传递信息
派兵于洋船收泊进口处加强稽查,俟其出口后方能撤回
A.严格限制对外贸易B.放弃闭关锁国政策
C.禁绝一切中外交流D.鼓励民间对外交往
6 . 明朝册封鞑靼首领俺答汗,在西藏设行都指挥使司,在黑龙江流域设奴儿干都司。清朝设台湾府,蒙古族地区设盟、旗,新疆设伊犁将军,派驻藏大臣,西南改土归流,设理藩院等。明清时期的这些举措(     
A.导致中央集权的弱化B.奠定中国的疆域版图
C.体现经济繁荣与局限D.反映辉煌与挑战并存
2023-01-15更新 | 497次组卷 | 26卷引用:重庆市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明朝实行海禁,滨海人民“生路”被断。嘉靖年间(1522—1566年),东南沿海一带出现颇有实力的海寇、海商集团,走私贸易兴盛,“海禁愈严,贼伙愈盛”。有识之士认识到“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这表明(     
A.对外贸易税收是明朝主要财源B.开关就能确保沿海局势的安定
C.海禁不适应商品经济发展需要D.海禁阻断中外正常的文化交流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清朝雍正时期在西南地区改土归流,实现了该地郡县化的管理;左宗棠收复新疆后,1884年新疆建省;1874年日本侵略台湾,1885年在台湾建省;1907年奉天、吉林、黑龙江改为行省,下设府、厅、州、县。这些举措(     
A.旨在应对列强国家的侵略B.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疆域
C.表明清政府主权意识觉醒D.实现了边疆内地一体化治理
9 . 徐光启《农政全书》记述,“天津海河上人云:‘灰上田惹碱’。吾始不信,近韩景伯庄上云,‘用之菜畦,种果不妙’,吾犹未信也。必亲身再三试之,乃可信耳”。这表明徐光启(     
A.开启近代科学B.主张重农抑商C.注重总结经验D.重视实践验证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明代哲学家、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在传播儒学的过程中,认为“不以老幼贵贱贤愚”“人人皆可以为圣人”,他独创的“百姓日用是道”和“身本论”思想都提倡在日常生活中体悟到“良知”。王艮的这一思想(     
A.有利于推动儒学的世俗化和普及化B.践行了“正君心”的理论
C.强调格物致知是达到天理的正确途径D.蕴含近代民主启蒙因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