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古书记载,夏朝中央官吏有“六卿”,地方官吏有“牧正”和“九州之伯”等。又记载“夏有乱政而作《禹刑》”,监狱称为“圜土”。上述材料表明(     
A.夏朝已经有了国家权力机构B.夏朝已出现中央集权制度
C.夏朝已出现分封制和宗法制D.夏朝的皇帝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2 . 如表是根据考古学研究整理的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粮食颗粒及折合重量等数据。以下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稻米粟米黍米
颗粒数14768138832248
千粒重(克)1627
折合克数236.28827.76615.736
粒数占比47.8%44.9%7.3%
重量占比84.5%9.9%5.6%
A.考古发掘与文献记载互证才有价值B.已具备相对成熟的灌溉技术
C.古代南稻北粟的农业格局初步形成D.地区之间经济交流日益频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距今3800—3500年的二里头遗址沿古洛河北岸呈西北—东南向分布,其中心区位于遗址东南部的稍高起的区域,包括宫殿区和宫城(晚期)、祭祀区、围垣作坊区和若干贵族聚居区等重要遗存。这一分布格局(     
A.可以认定二里头是夏朝的都城B.证实我国较早进入了阶级社会
C.表明当时生产力水平相当发达D.反映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特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21世纪初,我国考古工作者在河南二里头遗址中发现了“井”字形主干道路网络(如图)。“井”字形道路还划分出了祭祀区,其中发现有贵族居住的夯土建筑和包含铜器、玉器的墓葬。这些考古发现表明,在中华文明的早期(     
A.先民具有强烈的祖先崇拜观念B.盛行居葬合一的网格城市布局
C.已经产生一定的城市规划思想D.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已得到认同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新发现的主干道路及其两侧墙垣,揭示二里头都城为宫城居中、显贵拱卫、分层规划、分区而居、区外设墙、居葬合一的多网格式布局,这是二里头都城布局考古中的一项重大突破。这说明当时(     
A.社会等级森严B.中央高度集权C.都城规划有序D.周朝文明发达
2024-02-24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九江市十校2024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6 . 文献资料与考古研究表明,中国远古三大族团均有自己的图腾。东夷族团的图腾是鸟,华夏族团的图腾是龙,南苗族团的图腾是犬。每个大族团的下属民族或后裔民族又均有自己的图腾,如商族的图腾是玄鸟(如图),巴族的图腾是虎等。这(     

A.体现出南北文化的交融B.标志着中国概念的确立
C.折射出早期的文明生活D.反映了人对自然的征服
7 . 陶寺遗址(约公元前2300年—公元前1900年)位于晋南襄汾县陶寺村。在此,考古发现了规模空前的城址、王墓、气势恢宏的宫殿、独立的仓储区、手工业区、观象台、农时节令历法等。这些考古发现(     
A.反映出奴隶制经济发展并走向繁荣B.说明当时社会阶级分化现象日益加剧
C.有助于探索阶级及国家产生的历史D.印证了陶寺遗址深受良渚文化的影响
8 . 面对洪水,大禹“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食少,调有余相给,以均诸侯”,实现了“九州攸同”,“四海会同”,“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声教讫于四海”的格局,自此,部落联盟的盟主权转变为王权。这可用来说明(     
A.大禹治水的真实史实B.当时尚未建立超越部落的公共权力
C.远古自然环境的恶化D.早期中国已显现出明显的统一趋势
2024-02-02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根据中国历史发展实际,提出了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准:如出现社会分工;明显阶级分化;都邑性城市;区域性政体和国家。下列考古发现符合“文明社会”标准的是(     
A.北京山顶洞遗址发现人工用火遗迹B.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了大量的稻谷
C.山西陶寺遗址大小墓随葬品差别大D.河南仰韶遗址出土几何图案的陶器
10 . 据《礼记·礼运》记载,昔日盛放奉献给祖先和天地神灵美食的陶器、石器演变成了铜器、玉器、漆器,其使用者也由最初的氏族首领、酋长演变为国君、帝王, 但礼器的性质未变。材料旨在说明 (     
A.早期文明发展具有连续性B.生产力进步推动礼器变化
C.中华文明呈现出迷信色彩D.早期的权力体现神权色彩
2024-01-25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