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据考证,商朝可辨别的方国有150余个,方国大多是聚族而居;西周共有71个诸侯国,诸侯国人口结构复杂,由周人、土著居民、外迁殷人以及其他附属国的部族混合而成。这反映出(  )
A.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B.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
C.君主专制权力的强化D.西周统治区域的扩大
2 . 西周分封制下,周天子与诸侯国君将包括土地及人口的采邑赐给卿、大夫作为世禄。西周中期以后,贵族所获采邑越来越多,到春秋时期,有的诸侯国一个大夫的采邑就多达数十个。这说明
A.土地国有制度废除B.分封体制不断强化
C.诸侯国君权力巩固D.社会生产持续发展
2021-06-08更新 | 20962次组卷 | 161卷引用: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据记载,周灭商后,周武王采纳周公“使其各居其居,田其田;无变旧新,唯仁是亲”的建议,“封纣(王)子武庚、禄父,以续殷祀”。这一措施
A.开创了分封制的先河B.扩大了周朝统治疆域
C.巩固了周王朝的统治D.强化了血缘宗法制度
4 . 西周时期,鲁、晋、齐、卫、燕等封国都呈现出不同族群居民混居的情形,如曲阜鲁城遗址就展示了一幅周族居民与地方土著杂居的场景。这说明分封制的推行
A.显示了华夏文明的先进性B.有利于国家组织发展
C.破除了政治上的血缘壁垒D.体现出华夷一体理念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春秋中后期效力于卿大夫的家臣流动性增强,家臣“从一而终”、“不事贰君”的观念被打破,“臣一主二”之事更是屡见不鲜。这说明了
A.官僚政治开始形成B.宗法分封制的瓦解
C.百家争鸣局面形成D.儒学主流地位确立
2021-01-10更新 | 1235次组卷 | 28卷引用:湖南省永州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20-21高三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6 . 张荫麟在《中国史纲》-.书中指出:“严格地说封建社会的要素是这样:在一个王室的属下,有宝塔式的几级封君,每一个封君,虽然对于上级称臣,事实上是一个区域的世袭的统治者而兼地主。”在符合这些要素的古代中国“封建社会”中
A.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B.用森严的礼乐制度强化封建君主专制
C.血缘关系是维系国家统治的重要支柱D.小农经济是封君统治的主要经济基础
2020-12-27更新 | 769次组卷 | 26卷引用:湖南省常德市淮阳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天子有天下谓之天下,诸侯有国谓之国。然有国者不可以称天下,有天下者或可以称国。故诸侯谓之邦国,天子谓之王国。这说明
A.专制王权的高度集中B.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等级森严
C.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D.宗法制强调贵族间的血缘性
8 . 在研究西周某一政治制度时,学者董恩林指出:周代受封侯从周天子手中得到的最重要的权力便是因地制宜、开疆拓土,在分封各诸侯“并国”“开地”的过程中,周王的天下一统局面才得以形成和扩展,达到空前广袤的程度。作者意在强调
A.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B.西周的国家政权开始逐渐趋向严密
C.宗法制保证了各级贵族的政治特权D.礼乐制度保证了周王具有至尊权威
2020-08-05更新 | 396次组卷 | 28卷引用: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如图描述的是古代中国公元前769一公元前221年间发生的战争,其中横轴数字以10年为间隔,如4代表第4个10年。与其它类型的战争相比,姬姓国家间
A.战争次数在所有时间段均最少
B.战争减少说明姬姓封国己消亡
C.战争因礼乐制度得到有效遏制
D.战争并未因宗法血缘得以避免
10 . 西周时期,周天子向受封者颁发“授民授土”的册命书,并由史官当众宣读,受封者获得官属、奴隶、礼器、仪仗等,并要遵循朝靦周王的礼仪“立中廷,北向”,这一史实说明当时
A.中央集权的加强B.官僚政治的形成
C.君臣关系的强化D.儒家伦理的认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