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西周时期出现了我国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并确立了天子都城十二里(边长4.3千米)公国都城九里(边长3.2千米)侯伯国都城七里(边长2.5千米)子男都城五里(边长1.7千米)的都城建制。以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都城规模的差异体现出各国经济实力的不平衡
B.周王室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整套集权机制
C.城市建制的确立反映了西周等级分封制的特征
D.确定了以宫殿、庙坛为中心的传统都城的建制
2 . 西周初期,受封的诸侯大多面临着艰难的建国过程,他们既要平定当地部族的反抗,又要“移风易俗”,重建社会秩序。这表明分封制
A.有利于周文化的传播
B.促进了诸侯争霸形成
C.扩大了王畿的统治区域
D.增强了中央对地方控制
3 . 西周政治里有着浓厚的贵族色彩,形成了“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这表明
A.周天子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
B.周天子掌握了高度集中的政治权力
C.西周分封制以宗法制为核心
D.西周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
2016-12-13更新 | 573次组卷 | 36卷引用: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据文献记载,商王已有派遣亲近的宗族到别的方国实施监督的事例。西周时期,分封制度发展为一种成熟的政治权力体系,疆域比商代更为扩大。这反映了分封制(  )
A.推动了周政治文化的扩展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周王室对地方的直接管理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在商代内外服制度下,商王与方国之间没有直接的隶属关系。周初封邦建国后,各封国视周王为“天
下共主”,并根据规定定期朝觐周王和缴纳贡赋。这表明
A.中央集权体制逐步形成
B.古代早期政治制度趋向成熟
C.西周封国的自主权有限
D.商周遗留原始部族政治色彩
6 . 分封制是西周宗法制度的主要内容之一。秦汉以后尽管郡县制成为国家的一项基本行政区划,但封国制度一直不同程度的以不同方式被历朝历代所保留。如西汉初年的郡国并行制和明朝初年的封国制。分封制存在反映了
A.宗法观念根深蒂固
B.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顺应当时统治需要
D.统治阶级的个人喜好
2020·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周代的分封,就其对象而言有两种:一是对周以前各地原有方国进行的分封,另一种是对周王子弟、同族和功臣等的分封。这种做法
A.使周王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B.承认了原有地方势力的政治地位
C.实现了周朝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消除了原有地方势力构成的威胁
2020-03-27更新 | 126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广安代市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西周通过逐级分封编织起由中央向四方扩散的控制网络,打破了夏商时期众邦林立的状态,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这说明,西周通过实行分封制
A.形成“天下共主”的格局
B.形成家天下的政治局面
C.对地方直接行使管理权
D.实现了王权的至高无上
2019-10-23更新 | 154次组卷 | 16卷引用: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邻水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孟子·告子》记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这段材料反映的是
A.西周初期的分封制
B.西周末期王室衰微
C.春秋时期诸侯争霸
D.战国时期群雄并立
2016-11-21更新 | 1122次组卷 | 43卷引用:四川省广安市武胜县烈面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齐国原是姜氏的封国。公元前481年后,齐国的大夫田常及其后人逐渐控制国政,以至于自立为国君,并由周安王册命为齐侯,姜齐遂变为田齐,史称“田氏代齐”。这一现象反映出
A.分封制度被废除B.新的社会制度确立
C.等级制度被破坏D.贵族特权被废除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