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8 道试题
1 . 郭沫若在《中国史稿》一书中指出:“所谓西周的宗法制度,就是用‘大宗’和‘小宗’的层层区别把奴隶主贵族联系起来。周王自称为‘天子’,他既是政治上的共主,又是天下的大宗。”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家国一体B.政教合一C.君主专制D.等级森严
2 .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重要礼节和重大典礼,都要在祭祀祖先的宗庙举行;各国君主在政治和军事上有所举措,都要到宗庙向祖宗报告和请示。这反映了
A.迷信对政治的影响增强B.宗法制度维护诸侯统治C.西周传统仍在影响政治D.君主专制源自祖先崇拜
3 . 家谱是一种特殊的图书体裁,记录了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和家族重要人物事迹,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这种历史现象与下列哪种制度有关
A.禅让制B.分封制C.宗法制D.郡县制
4 . 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分封制建构起纵向的统治秩序,加强了王权。宗法制则从普遍存在的宗族关系层面,增强了周王的影响力。由此可知西周政治制度建构的出发点是
A.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B.防止商朝旧贵族的复辟
C.实现统一有序的国家治理D.维护等级分明的贵族政治
5 . 西周青铜器铭文和周代文献记载,周王朝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王”。这一称号既是姬姓乃天下之大宗的表现,也是王朝礼制的规范。这反映了西周
A.王权开始与神权相结合B.社会风俗受到礼乐浸染
C.国家祭祀制度较为成熟D.政治统治宗法色彩浓厚
6 . 商朝甲骨卜辞中有女性主持出兵祭祀的记载:西周金文关于出兵祭祀的记载则全是男性担任主持。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西周的宗法制度较为完善B.西周的礼乐制度更加规范
C.金文比甲骨文更具可信度D.西周对军事活动更加重视
2021-09-14更新 | 818次组卷 | 4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2020届高三三诊文综历史试题
7 . 王国维说:“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二曰庙数之制。三曰同姓不婚之制。”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以宗法制形成政治实体始于西周B.宗法制成为封邦建国的内在基础
C.同姓不婚加强了姬姓封国间联系D.宗法制扩大了周王朝的文化影响
2021-08-26更新 | 1007次组卷 | 11卷引用:2021届浙江省绍兴市嵊州市高三5月选考科目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8 . 有学者指出:西周时代,大宗宗子如果没有亲生子,便需要从同族中收养族人之“支子”为自己的继承人,这便是宗法制度中的大宗“收族”现象。据此可知
A.大宗小宗可以相互补充B.宗法制度逐渐走向完善
C.分封制是宗法制的基础D.宗法制继承原则遭破坏
9 . 宗法制是西周王朝的首创,其核心的意义在于
A.规定了王位继承的顺序B.稳定了政治秩序
C.是分封制的有益补充D.国家本身的制度
10 . 《吕氏春秋》曾引用一个寓言故事∶“今一兔走,百人逐之,非一兔足为百人分也,由未定。未定者,人欲望之也。由未定,充且屈力,而况众人平?积兔满市,行者不顾,非不欲兔也,分已定矣。分已定,人虽鄙不争。”作者讨论的主题是
A.郡县制B.人文精神
C.租佃关系D.嫡长子继承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