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3 道试题
1 . 远古时期,有夏氏部落的禹因治水有功,接受了舜的禅让。大禹因此(     
A.成为部落联盟首领B.创建夏朝并成为国王
C.废除了王位世袭制D.使用甲骨文记载历史
2 . 下面表格为尧舜禹时期相关史实的记载。

据此推断,该时期
A.出现了邦国林立的局面B.是我国可考信史的开始
C.开始逐渐进入文明时代D.具备早期国家基本雏形
2021-12-12更新 | 21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大禹治水的事迹与近年来环境地理学中关于公元前4000年黄河流域大洪水的发现相吻合,文献记载的尧舜禹时期的九州和考古发现的考古学文化相互对应,湖北地区发现的后石家河文化也能说明禹征三苗可能真实发生过。这说明(     
A.历史研究的根本依据是考古发现B.考古发现可以与古代文献记载互证
C.“传说时代”缺乏验证因此不可信D.历史的价值来自于学者的考古发掘
4 . 《史记》中记载:“汤崩,太子太丁未立而卒,於是乃立太丁之弟外丙,是为帝外丙。帝外丙即位三年,崩,立外丙之弟中壬,是为帝中壬。帝中壬即位四年,崩,伊尹乃立太丁之子太甲。太甲,成汤嫡长孙也,是为帝太甲。”这体现了夏制(     
A.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B.统治者在位的时间都很短
C.血缘纽带作用急剧弱化D.嫡长子继承制是传承主流
5 . 二里头遗址是探索夏文化的重要依据,在此处曾发掘出土一块不规则形残陶片,有研究者认为这块陶片表面存有多个字痕,与郑州二里冈早商文化遗址出土的牛骨刻辞、殷墟晚商文化出土的甲骨卜辞文句结构近似,疑似“社”“六”“蛇”“告”等文字,这说明
A.二里头遗址有助于研究早期陶器发展B.夏朝时我国已经产生汉字
C.出土文物与文献记载结合可印证历史D.研究历史必须有考古依据
6 . 下表为有关夏朝王位继承情况的史籍记载,据此可以认定的结论是(   )
A.部分部族发动战争导致启夺得权位
B.民主传统是启和伯益发生争斗的原因
C.伯益的权位最终是被夏启所取代
D.启取代伯益源于其贤能品德和民意
2021-12-01更新 | 13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史记·夏本纪》写道:“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战国策·燕策一》记载:“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对这两段记述理解最准确的是(     
A.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B.禹废除家天下政治制度
C.益主动将王位让给了启D.记录有出入历史无结论
2022-09-05更新 | 740次组卷 | 16卷引用:江苏省百校联考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关于启的继位,古书中有不同记载。《史记夏本纪》写道:“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战国策燕策一》记载:“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这说明
A.久远的历史难以形成统一的定论B.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的必然
C.文献史料可以相互印证同一史实D.从公天下到家天下并非一帆风顺
2021-09-12更新 | 1879次组卷 | 36卷引用:山东新高考质量测评联盟2021届高三4月联考历史试题
10 . 《礼记·礼运》记载,禹选择颇有威望的偃姓部落首领皋陶为继承人……可皋陶……已至耄耋之年,等不到实行禅让便先禹而死。禹又举荐没有多少影响的益为继承人。禹死后……各个部落并不拥护他,而拥戴启。这表明
A.禹仍严格坚持禅让制度B.启通过禅让取得政权
C.禹为启掌权铺平了道路D.禹反对启继承其王位
2021-08-04更新 | 668次组卷 | 15卷引用: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备学案】2021-2022学年高一中外历史纲要上同步精品学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