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21世纪初,我国考古工作者在河南二里头遗址中发现了“井”字形主干道路网络(如图)。“井”字形道路还划分出了祭祀区,其中发现有贵族居住的夯土建筑和包含铜器、玉器的墓葬。这些考古发现表明,在中华文明的早期(     
A.先民具有强烈的祖先崇拜观念B.盛行居葬合一的网格城市布局
C.已经产生一定的城市规划思想D.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已得到认同
2 . 据考古发现,夏朝二里头风格的陶礼器盉、爵等,向北见于燕山南北,南及长江流域,西达甘肃青海。二里头风格的玉礼器玉璋,向南从南阳盆地,到湖北、湖南一带,再到福建、广东、香港乃至越南北部都有发现。这些“发现”可用于说明二里头文化(     
A.开始出现社会贫富分化B.对外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C.代表了远古文明的水平D.创造了祭祀先祖的器皿
3 . 《竹书纪年》有“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的记载。韩非子说:“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者也。”这表明最高权力的更替(       
A.具有一定的民主性B.遵循选贤举能原则
C.带有浓厚宗法色彩D.体现了强力的作用
4 . 有学者指出,二里头文化有多个组成部分,“其主体内容是继承河南龙山文化和新砦期遗存的器物;还有源自西北地区的制铜工艺;源于良渚文化中的玉镯、玉柱状饰;源自海岱地区的黑色陶和黑皮陶”。这一现象可以用来佐证(     
A.夏朝即将迈入阶级社会的门槛B.二里头文化时期手工业技术发达
C.中原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主流D.中华早期文明在交流交融中发展
2024-03-04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截至2021年年底,我国境内考古发掘公布的二里头文化遗址已有793处(见如图)。由此可知(     
A.夏朝的存在得到考古印证B.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征
C.二里头文化有明显核心区D.当时各地区之间联系密切
2024-02-29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优质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历史试题
6 . 文献资料与考古研究表明,中国远古三大族团均有自己的图腾。东夷族团的图腾是鸟,华夏族团的图腾是龙,南苗族团的图腾是犬。每个大族团的下属民族或后裔民族又均有自己的图腾,如商族的图腾是玄鸟(如图),巴族的图腾是虎等。这(     

A.体现出南北文化的交融B.标志着中国概念的确立
C.折射出早期的文明生活D.反映了人对自然的征服
7 . 陶寺遗址(约公元前2300年—公元前1900年)位于晋南襄汾县陶寺村。在此,考古发现了规模空前的城址、王墓、气势恢宏的宫殿、独立的仓储区、手工业区、观象台、农时节令历法等。这些考古发现(     
A.反映出奴隶制经济发展并走向繁荣B.说明当时社会阶级分化现象日益加剧
C.有助于探索阶级及国家产生的历史D.印证了陶寺遗址深受良渚文化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据记载,夏朝大禹曾实行“任土作贡”制度,即开展土地经界勘丈,设置专门负责绘制人文地理图、丈量划分田地的官员,按照九州的水土肥沃贫瘠状况等多方面因素,将土地划分为九个等级,以此登记造册收取贡赋品。据此可知,“任土作贡”(       
A.实际上是井田制的萌芽B.根源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
C.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D.旨在提升单位面积亩产量
9 . 考古学证明,距今约五千年左右,中国大地上邦国林立,史称“万邦时代”。能反映这一时代的典型文化遗址是(       
A.河姆渡文化B.半坡文化C.仰韶文化D.龙山文化
10 . 考古学证明,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大地上有的邦国已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以下史料最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A.临潼姜寨遗址有较为完整的聚落结构B.陶寺遗址有规模宏大的城址建筑及礼器
C.大汶口文化遗址随葬品数量多寡不均D.良渚文化遗址群出土了水稻等植物遗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