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29 道试题
1 . 禅让制一直以来被儒家理想化为圣人主动让贤,但近年出土的郭店简中记载“(圣人)四肢倦惰,耳目聪明衰,禅天下而授贤,退而养其生”,据此学者推断圣人并不一定是因为内在德性而自觉自愿地禅位。这说明(     
A.新材料证明了禅让制是传说B.儒家长期错误地解读禅让制
C.出土文物可以丰富历史认知D.历史真实性取决于考古证实
7日内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三新教研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古书记载,夏朝中央官吏有“六卿”,地方官吏有“牧正”和“九州之伯”等。又记载“夏有乱政而作《禹刑》”,监狱称为“圜土”。上述材料表明(     
A.夏朝已经有了国家权力机构B.夏朝已出现中央集权制度
C.夏朝已出现分封制和宗法制D.夏朝的皇帝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3 . 据最新考古发掘所知,偃师二里头都邑的主体要素包括:“井”字形主干道路网络;宫殿区:宫城,宫殿建筑群;官营作坊区:铸铜作坊、绿松石器加工作坊;祭祀区:祭祀遗存;贵族居住和墓葬区:青铜礼器、玉礼器、绿松石礼器等。由此可见(     
A.青铜铸造是手工业生产主要部门B.中国古代都城布局结构定型
C.中华文明可能跨入王朝国家阶段D.阶级分化与私有制开始出现
2024-04-16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合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4 . 如表是根据考古学研究整理的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粮食颗粒及折合重量等数据。以下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稻米粟米黍米
颗粒数14768138832248
千粒重(克)1627
折合克数236.28827.76615.736
粒数占比47.8%44.9%7.3%
重量占比84.5%9.9%5.6%
A.考古发掘与文献记载互证才有价值B.已具备相对成熟的灌溉技术
C.古代南稻北粟的农业格局初步形成D.地区之间经济交流日益频繁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但尧舜时期,一人之下,有四岳、十二牧协助尧舜掌控全局的官员,有士、工、秩宗、典乐、纳言等负责具体事务的官员,还作刑法、设军队等。这则史料可以佐证尧舜时期(     
A.国家的初始形态已经具备B.各氏族部落之间联系日益紧密
C.王权受原始民主传统制约D.开始出现贫富差异和阶级分化
2024-04-08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渝西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距今3800—3500年的二里头遗址沿古洛河北岸呈西北—东南向分布,其中心区位于遗址东南部的稍高起的区域,包括宫殿区和宫城(晚期)、祭祀区、围垣作坊区和若干贵族聚居区等重要遗存。这一分布格局(     
A.可以认定二里头是夏朝的都城B.证实我国较早进入了阶级社会
C.表明当时生产力水平相当发达D.反映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特征

7 . 牙璋是我国古代流行时间很长、分布面很广、形制特征鲜明的一种玉器。下图所示分别为龙山文化遗址、二里头文化遗址出土的牙璋。这可以用来说明(     

A.中华文明呈现一脉相承特征
B.各地区文明发展齐头并进
C.中原地区首先进入文明阶段
D.区域间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2024-03-27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部分省示范高中2024届高三3月联考历史试题

8 . 1959年,考古工作者在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存中出土了大量的陶器,其中占比例最大的是酒器,为前所罕见。据此可以推知,当时该地(     

A.粮食产量增长较大B.陶器制作水平领先
C.奢靡风气较为兴盛D.国家形态日渐成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21世纪初,我国考古工作者在河南二里头遗址中发现了“井”字形主干道路网络(如图)。“井”字形道路还划分出了祭祀区,其中发现有贵族居住的夯土建筑和包含铜器、玉器的墓葬。这些考古发现表明,在中华文明的早期(     
A.先民具有强烈的祖先崇拜观念B.盛行居葬合一的网格城市布局
C.已经产生一定的城市规划思想D.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已得到认同
10 . 夏商时期,人们对天文、星象有一定认识,根据天文星象制定了历法。《夏小正》记载有一年中各个月份的物候、天象、气象等内容;商朝的殷历设置了闰月,并将一年区分为春、秋两季。 材料表明,夏商(     
A.对自然界的认识有所提高B.农业发展推动社会分工
C.统治具有浓厚的神学色彩D.社会经济有了长足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