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1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在有关原始社会后期的考古发现中,人们居住的房屋出现了明显区富人的房屋宽敞,穷人的房屋狭小,富人的随葬品丰富,穷人的墓中很有甚至几乎没有随葬品。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私有制的产生B.剩余产品的增加
C.生产力的发展D.阶级分化的出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仰韶文化彩陶纹饰繁丽悦目,许多图案以鱼、鸟、花瓣、叶片为主题,单一纹样逐步演化为丰富多姿的组合图案。如图是仰韶文化复杂型鱼鸟组合图像的典型代表。这表现出(     

   

A.文明起源的多元特征B.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C.先民社会生活的丰富D.当时生存环境的稳定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红山文化的牛河梁遗址祭坛,由直径不同的3个同心圆逐渐升高形成了三层台阶,良渚文化的福泉山祭坛呈阶梯形的上下三重结构。其祭坛周围都埋有大型墓葬,坛上都发现有祭祀遗存。这可以用于说明当时(     
A.出现了早期文明曙光B.形成了早期的国家形态
C.建立了森严等级秩序D.铸就了一体化文明格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氏族社会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结成的社会基层单位。在史前社会,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的最重要原因是
A.女子的地位逐渐衰落B.男性的力量超过女性
C.氏族社会的战争频繁D.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
2022-02-09更新 | 549次组卷 | 44卷引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课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练习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如图是长江下游地区史前玉器主要出土地点分布示意图。该图可以用来说明,长江下游地区(     

A.呈现多元一体的发展特点B.玉器制作进入了萌芽和发展期
C.成为中华文化的中心区域D.已出现了疆域较大的早期国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表所示为原始社会的生产生活活动。这可用于说明原始社会(     
   
A.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落后B.工具进步促进农业产生
C.人类完全依赖自然资源D.各地区食物生产多元化
2023-08-09更新 | 489次组卷 | 5卷引用:甘肃省定西市临洮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中国史前文化具有土著性特点,如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以粟为主要栽培作物,而河姆渡文化以稻为主要栽培作物,养蚕缫丝技术较为先进。这主要是由于(     
A.生活饮食习惯的迥异B.生产技术水平的不同
C.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D.历史发展程度的区别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在红山文化遗址中,发现了数量众多的祭祀遗存,包括祭坛、女神庙和积石冢群等,出土了各种人物塑像、事神玉器以及造型奇特的彩陶遗物。这表明红山先民(     
A.原始生活受神权影响B.完善了宗教治理体系
C.把神权与王权相结合D.阶级分化的程度加深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历史文献记载的黄帝“有熊国”故地郑州地区,发现了一些龙山文化城址,有大型宫殿、护城河等遗迹。山西陶寺遗址,一般也被认为属于历史文献记载的“尧都平阳”。这(     
A.说明考古发掘与文献记载互证才有价值B.为研究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提供了证据
C.反映中华文明的起源呈现出多元一体的格局D.表明中国很早就形成了成熟的城市规制理念
10 . 某学者对如图描述道:“我们今天可以看到这种更大集体的范围就是一栋房子。在这样一栋房子里,每个套间面积相近,内部结构设施也大体相同,有独立的火塘和用于炊爨饮食的器具。很多套间之间没有门道沟通。”,根据如图及其描述可以推测,当时已经出现(     

A.明显的社会贫富分化B.较大的氏族部落联盟
C.原始的家庭生活方式D.普遍的财产私有观念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