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1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下图为故宫博物院“何以中国”特展展出的红山文化玉龙。红山文化中“龙”的形象是对多种动物形象的神化,是史前宗教祭祀发展到一定高度的产物。此后,龙的形象逐渐成为权力地位的象征。这件文物可以说明(     
A.旧石器时代手工业技艺精巧细致B.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原始崇拜出现
C.龙的形象标志父系氏族社会确立D.新石器时代已经形成龙文化雏形
2022-08-16更新 | 1138次组卷 | 14卷引用:北京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大汶口遗址的墓葬中普遍盛行随葬獐牙的习俗,葬式以仰身直肢葬为主,有的还随葬猪头、猪骨以象征财富。大汶口晚期的墓葬中随葬的精美工艺品和日常器物多达百余件,有的墓却一无所有。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社会分工十分鲜明B.国家形态初具规模
C.多元一体格局形成D.阶级分化已经出现
2023-04-18更新 | 557次组卷 | 8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高中校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目前发掘的良渚古城,内城面积达300万平方米,大大超出同时代中国古城遗址,堪称“中华第一城”。学者推算良渚古城和外围的水利系统土方量总计约1100万立方米,若以每天开采、运输和堆筑1立方米的土石各需1人计,每年出工30万人,整个工程需要连续建造110年。由此推测,良渚文化(     
A.生产力水平进入青铜时代B.存在较大的组织动员机制
C.迈入高度成熟的阶级社会D.建筑技艺高超领先于世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在思考如何发展农事生产以满足生存需要时,逐步认识到“天时”的重要性,于是形成了天象观测的传统。如距今5300年的青台遗址遗存中,指导农业的“斗柄授时”证明当时已观测出“北斗”天象。这表明我国原始农业(       
A.呈现出精耕细作的特征B.提升了历法的准确程度
C.加速了早期国家的形成D.促进了早期文明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下图为阿尔及利亚的著名岩画,创作于新石器时代。画面中间双角女神祈祷丰收,四周有一片正在播种的庄稼地。它体现了(     
A.劳动场景和艺术审美的融会B.集体劳作和多神信仰的汇集
C.无犁农业和采集经济的结合D.女性崇拜和牛耕文化的杂糅
7 . 央视热播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从平凡的一锅米饭,到一个馒头……主食,永远都是中国人餐桌上最后的主角。以下古人类有可能最早食用米饭的是(     
A.北京人B.山顶洞人C.河姆渡人D.半坡居民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距今约4500年的陶寺古城,拥有宫城、宫殿建筑、高等级墓地、“天文台”、祭天遗迹等;距今约4300年的陕北神木石峁石城,也存在精美石雕、内外瓮城、巨大墩台等文化遗存。这说明新石器时代晚期(     
A.社会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B.中华文明呈现统一性特征
C.区域经济文化交流较频繁D.进入早期国家的形成时期
2023-12-05更新 | 471次组卷 | 25卷引用:河南省平许济洛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考古探明陶寺遗址的中期城址约280万平方米,呈典型的“回”字形,具备双城制结构,分布有宫殿区、大型礼制建筑、手工业区、王陵区、仓储区、普通居民区等,功能齐备。陶寺的观象台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观象台,这与《尚书·尧典》中尧“观象授时”的记载相符。这可以用于研究当时(       
A.形成了发达的公共权力B.黄河流域文明处于领先的地位
C.农耕文明呈现多元一体D.陶寺遗址具备国家的初始形态
2023-12-16更新 | 476次组卷 | 14卷引用:九师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核心模拟(中)(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良渚文化是铜石并用时代的文化,距今约5250—4150年。良渚出土的工具有镰、镞、矛、穿孔斧、穿孔刀等,其中比较特别的是出土了磨制精致的石犁和耘田器。另外,在古城核心莫角山南侧还发现了20万公斤的稻谷堆积遗迹。这表明当时该地区(     
A.统治阶级主导农田管理和经营B.农业生产成为重要的经济活动
C.国家政权的组织建设能力增强D.农业技术精耕细作的特征明显
2023-05-19更新 | 534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部分高中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