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1 道试题
1 . 传说黄帝时代,民神杂糅,神可以自由的上天下地,人也可以通过天梯——“昆仑山”往来于天地之间。之后颛顼时代发生了南正重“司天以属神”,火正黎“司地以属民”的“绝地天通”事件。这一变化
A.反映了社会神灵崇拜的多元化B.适应了政治权威萌芽的需要
C.体现了人们认识自然能力提高D.意味着社会产生了阶级对立
2 . 山西襄汾陶寺遗址中.有大规模的城址、城内成片的大型夯土建筑基址.而且还有大量的能说明贫富分化、阶级阶层存在的墓葬材料。这可用来证明中国
A.率先迈入阶级社会B.奴隶制社会开始形成
C.早期国家形态出现D.文明成就获世界认可
3 . 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传说中的五帝嬗递和尧舜禹的禅让都是纯粹出于公心,即所谓“公天下”;禹传启,把原属于部族内部的传递,变为父子相传,古人谓之“家天下”。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源是
A.王权神秘色彩的强化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家国同构观念的萌生D.继承人的品德优良
2020-11-11更新 | 470次组卷 | 19卷引用:云南省大理州巍山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材料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

材料三   经过一番辛苦打造,由王室宗亲建立的诸侯国对周王室的向心力大大加强,同时也建立起一种类似后来的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摘编自《细讲中国历史丛书·西周史》


(1)材料一中“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指哪一种制度?写出一位由这一制度选举出来的部落联盟首领。
(2)材料二中“天下为家”是指哪一制度代替了材料一中的“选贤与能”?这一制度是哪个朝代开始出现的?
(3)根据材料三西周在政治上推行了什么制度?这种制度的实行有何积极作用?
2020-10-21更新 | 570次组卷 | 21卷引用: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课后培优分级练(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6 . 《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其中,“选贤与能”指的是我国古代的        制度
A.分封制B.世袭制C.禅让制D.宗法制
7 . 禹的儿子启继承了禹的王位,政治权从“传贤”到“传子”,从“公天下”到“家天下”。这
A.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B.是偶然出现的历史现象
C.不利于社会进步D.在以后列朝列代没有被沿用
8 . 有学者指出:三星堆文化青铜礼器集群是夏王朝冶铸的祭器,精美的面具和头像是夏王朝的诸王侯,青铜“通天神树"是夏朝为纪念昆仑先祖太阳神而铸制的有金龙和十只神鸟的太阳树,纵目烛龙神是夏朝部族早期敬祀的主图腾之一。这可以佐证
A.夏的统治范围延伸至长江流域B.蜀夏文化长期密切互动
C.礼器固化了社会间的等级关系D.蜀地私营手工业发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考古学证明,距今约5000年地处黄河中下游地区的龙山文化时期,万邦林立,有些邦国都城规模较大,如陶寺遗址中有宫殿、天文等建筑以及各种礼器。这反映了
A.中华文明起源多元化特点B.祭祀之礼源于龙山文化时
C.古代中国天文学非常发达D.从部落到国家的发展趋势
2020-06-11更新 | 1111次组卷 | 33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舜子商均亦不肖,舜乃豫荐禹于天……然后禹践天子位”。这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宗法制
2020-05-23更新 | 232次组卷 | 16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第135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