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商鞅要求君主必须带头遵守国家法令制度,做到“言不中法者,不听也;行不中法者,不高也;事不中法者,不为也"。他还提出了“故有道之国,治不听君,民不从官”的观点。其主要目的是
A.限制君主的一切权力B.构建稳固的统治秩序
C.维护百姓的切身利益D.削弱贵族的世袭特权
2 . 商鞅改革的政治路线图是“尊君”和“平民”。“尊君”,是以君主为至高无上的权威,构建一个不容挑战的政治秩序。“平民”,就是推行平民化的社会结构,王权之外的一切政治权力、经济利益、社会荣誉,对所有的民众开放。下列措施属于后者的是
A.相地而衰征B.焚烧诗书C.统一度量衡D.按军功授爵
2020-09-08更新 | 378次组卷 | 19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近代学者梁启超在《中国六大政治家》中,曾将商鞅列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下列有关商鞅变法的措施中,最能体现变法性质的是
A.承认土地私有
B.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C.奖励耕织
D.严明法度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循西周的分封制度
2019-01-30更新 | 10639次组卷 | 181卷引用:北京市昌平临川育人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其主要原因是
A.商鞅变法较为彻底B.更多使用铁制农具
C.牛耕得到迅速推广D.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
2020-01-17更新 | 254次组卷 | 25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新学道临川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京津班)12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下列各项对于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相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都有利于思想文化的创新和繁荣B.都对后世政治制度产生深远影响
C.都打破贵族依据血缘垄断政权局面D.都采取的措施,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
8 . 商鞅通过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史称“商鞅变法”。“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五伯不同法而霸,三代不同礼而王……”。上引言论应该是
A.对夏商两朝历史经验的总结
B.旧贵族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
C.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
D.商鞅用以支持自己变法的依据
9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


(1)材料一中图片反映了哪些变法的历史信息?
(2)材料二对商鞅变法肯定了什么?否定了什么?
(3)材料三评论商鞅变法主要着眼于什么?与材料二的观点有何不同?
(4)你认为评价商鞅变法主要着眼点应是什么?举上述材料一例说明商鞅变法后经济形式的变化。
10 . 据统计,在商鞅变法时期,秦国百姓一年收入的80%以上都要用于缴纳国家的各类赋税,这一比例远远高于当时东方六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秦国建立起了强大的中央集权机构
B.秦国的滥用苛政导致了自身的落后
C.东方六国普遍奉行儒家仁政思想
D.东方六国的经济发展程度不及秦国
2016-11-27更新 | 352次组卷 | 17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新学道临川学校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