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春秋后期到战国前期,一些诸侯国的卿大夫掌握了实权。经过长期纷争, 许多中小诸侯国消失后形成了七个大国, 史称“战国七雄”。下列诸侯国均属于“战国七雄”之一的是(     
A.齐、楚、燕、晋B.韩、赵、楚、秦
C.齐、鲁、楚、秦D.韩、赵、燕、晋
22-23高二下·全国·假期作业
2 .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特征:军事方面:大国在争霸战争中相互兼并,实现了区域性的统一,加快了____的步伐。
2023-06-07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作业08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2023年【暑假分层作业】高二历史(统编版)
3 .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在边境地区或新占领的地方,往往设郡以统县。如魏在河西设上郡,秦灭蜀后设蜀郡,赵打败林胡、娄烦后建立云中、雁门等郡。当时,诸侯国君已普遍使用玺、符作为凭证,用以传达政令、任免官吏、调遣军队等。这说明战国时期
A.中央集权制度确立B.郡县制度已经取代分封制
C.专制集权制度已有所体现D.国家统一开始取代封建割据
4 . 战国时期,国君对官吏考核的“上计”制度,使用玉玺、兵符作为官吏任免和军队调遣凭证的玺符制度已经普遍确立。这说明
A.先秦时期官僚政治已经确立B.战国时期天子加强权力控制
C.皇帝制度在诸侯国普遍确立D.中央集权体制已经初步形成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6 . 如表为战国时期的货币及流通区域表。这可以说明当时
刀币齐、燕等国
韩、赵、魏等国
圜钱秦国和东周、西周等地
铜贝、郢爰楚国

A.民间商业勃兴B.国内缺乏统一市场
C.货币流通量大D.诸侯争霸战争不断
7 . 战国初期,传统社会组织解体。魏国李悝(或李克)首倡“尽地力之教”,实施平抑米价的平籴法,以免谷贱伤农;同时制定《法经》六篇,以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故以盗法为《法经》首篇。关于上述记载,下列各项解释何者较适当
A.盗贼现象的普遍出现,反映出战国时期国家权力的衰弱
B.农民失去氏族保护,当生产失调、生计无着时,成为盗贼
C.李悝努力地维护封建秩序,因而夸大盗贼问题的严重性
D.李悝尽地力之教,强迫农民生产,引起农民反对而为盗贼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中国象棋是一种古老的智力游戏,是中国人智慧的体现。以下说法符合史实的是:
A.“火”旁的“炮”最早可能始于宋代B.“相”退出历史舞台源于内阁的设置
C.“楚河、汉界”源于春秋战国的历史D.“围魏救赵”的象棋战术源于战国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