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鲁文公四年(前623年),卫国的宁武子到鲁国聘问,文公为他赋《湛露》,宁武子不辞谢也不赋诗作答,反而对文公曰:“昔诸侯朝正于王,王宴乐之,于是乎赋《湛露》,则天子当阳(对着太阳,南面而治),诸侯用命(效劳听命)也。”这反映出当时(     
A.外交礼仪受国家实力影响B.礼乐观念仍具现实影响力
C.士阶层文化素养普遍较高D.治国理念愈加注重务实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战国初期,大夫田氏家族代齐而立,晏子认为“有德于民,民爱之”;庄子则评价“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这反映出(       
A.仁政理念得到认同B.齐国由此走向衰落
C.社会转型趋势加强D.儒道思想逐渐合流
2024-03-30更新 | 195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十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战国时,封君在其封邑之内有征收租税的特权,但必须接受国君的命令。赵、秦等国封君的“相”往往由国君派遣,主管治理和掌握兵权。这反映了战国时期(     
A.国君集权的趋势出现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已确立
C.分封制被郡县制取代D.周王失去“天下共主”地位
2023-12-11更新 | 318次组卷 | 37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战国时期,孟子提出了“定于一”;《吕氏春秋》载:“今周室既灭,天子既废,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以兵相残,不得休息。”由此可知,战国精英的观点说明(     )
A.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是历史的必然B.走向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C.秦始皇建立专制政权是历史必然D.战国战乱使人民渴望天子出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对于战国诸子而言,“无君”的状态是无法忍受的,君主权力的存在被看成是“治”的前提,甚至上升到文明存续的前提。这折射出战国时期(     
A.诸子思想差异逐渐消失B.君主专制成为士人共识
C.宗法观念具有深刻影响D.人们渴望稳定社会秩序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战国时期的国家形态,已逐渐演变为“跨区域”的地域性国家;列国疆域内的居民,也不再是宗法等级制下的“小国寡民”状态,而表现为“多地域、多族群”的特点,人口构成远较前代要复杂得多。这一状况说明
A.宗法分封制的影响已经消除B.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态正孕育
C.经济交流导致政治制度变化D.民族间的文化认同逐步形成
2022-05-26更新 | 885次组卷 | 19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成语是汉语词汇中定型的词成语,众人铃说,成之于语,故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大多来自古代经典、著作、历史故事和口头故事下列成语与下图中内容相关的是(     
A.退避三舍B.纸上谈兵C.约法三章D.程门立雪
8 . 西周时秦尚未取得诸侯地位,直至东周初才获西陲封地,以农耕为生存之本。但与戎为邻,又使秦不得不战。所以当晋、楚等国奠定雄厚的经济基础,并开始重视文化发展时,秦还在力求稳定的生存空间。这样的历史文化特点对秦的影响是
A.重视功利疏远礼治B.灭六国完成大一统
C.推行工商食官制度D.耗尽国力短暂而亡
2021-02-09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战国时期,士人一旦受到国君赏识,便可提拔为国之重臣。魏文侯重用李悝、吴起,魏国首霸中原;燕昭王尊郭隗为师,用乐毅等士,燕国得以振兴。这类做法
A.导致士人阶层掌控国政B.改变了天下分裂的趋势
C.冲击了传统的血缘政治D.反映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著名学者白寿彝指出:以往人们称三家分晋是晋国政权封建化的标志。但是出土的《孙子》一书记载了此前六卿分晋及其田制与税制的封建化改革,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六卿分晋导致分封制瓦解B.三家分晋是新兴地主阶级争权斗争
C.封建制度最早确立于晋国D.《孙子》的出土否定了晋国社会历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