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鲁文公四年(前623年),卫国的宁武子到鲁国聘问,文公为他赋《湛露》,宁武子不辞谢也不赋诗作答,反而对文公曰:“昔诸侯朝正于王,王宴乐之,于是乎赋《湛露》,则天子当阳(对着太阳,南面而治),诸侯用命(效劳听命)也。”这反映出当时(     
A.外交礼仪受国家实力影响B.礼乐观念仍具现实影响力
C.士阶层文化素养普遍较高D.治国理念愈加注重务实性
2 . 如图是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形势图。据此可知其时代特征是(     

A.百家争鸣,文化繁荣B.兼并战争,华夏认同
C.土地私有,小农产生D.匈奴南侵,县制普及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如表为东周时期发生的部分重大事件。这些事件表明(     
时间事件
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卿大夫瓜分晋公室土地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册封韩、赵、魏三家大夫为诸侯
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和齐威王在徐州会盟,互相承认对方为王
公元前288年秦昭襄王约齐湣王同时称帝,秦为西帝,齐为东帝
A.诸侯国间的矛盾日趋尖锐B.新旧势力间的矛盾不可调和
C.卿大夫成为新的统治阶级D.周天子已丧失天下共主地位
4 . 从对周代墓葬遗址的考古发掘来看,西周时期国君的墓地位于宗族的“族坟墓”之中,较其他贵族墓地规模最大;春秋战国时期, 国君墓地大多独自筑有宏大的陵园和高大的坟丘。该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等级制度瓦解B.政治体制重构
C.贵族统治颓废D.纲常伦纪强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战国时,封君在其封邑之内有征收租税的特权,但必须接受国君的命令。赵、秦等国封君的“相”往往由国君派遣,主管治理和掌握兵权。这反映了战国时期(     
A.国君集权的趋势出现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已确立
C.分封制被郡县制取代D.周王失去“天下共主”地位
2023-12-11更新 | 318次组卷 | 37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近年来,临淄齐故城周边大型贵族墓出土了一批战国时期的琉璃制品。经考古研究确认,该类琉璃器应为地中海东岸生产而传入齐地的舶来品(如图)。据此可知,当时(     
      
A.齐国的琉璃制作工艺领先世界B.中西方之间已有直接交流
C.齐国与海外存在经济文化联系D.丝绸之路推动了物种交流
7 . 春秋战国几百年间,所谓“先秦游士无宗国”的局面形成,下表内容是史籍中明确记有出生宗国和活动国的著名人物统计情况(部分)。这从侧面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       

人物

孙武

伍子胥

吴起

公孙(商)鞅

张仪

吕不韦

李斯

宗国

主要活动国

A.户籍制度尚未确立B.贵族政治趋向瓦解
C.诸侯国努力招揽人才D.士阶层队伍日益壮大
8 . 春秋时期“尊王攘夷”成为霸主们竞相揭起的旗帜,孔子常发“复周”之论;战国时《尚书·大禹谟》托名夏禹“奄有四海,为天下君”,《尚书·禹贡》记载大禹将天下划分为九州。这反映出当时社会(     
A.向往政治统一与稳定B.处于专制集权萌芽阶段
C.宗法分封体制趋于崩溃D.思想领域出现百家争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王同学的历史小论文中有“从争霸到兼并”“从世袭到流动”“从贵族到民间”等标题,据此推断,他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秦始皇及其遗产B.青铜文化与礼乐文明
C.春秋战国时代的社会变动D.豪强士族与中央集权政府之矛盾
2023-03-26更新 | 454次组卷 | 9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从历史地图展现的时间和空间中,可以追寻到历史发展的踪迹。观察图1和图2,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诸侯争霸,经济凋敝B.民族交融,思想僵化
C.北方动荡,南方开发D.分封崩溃,局部统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