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公元前7世纪中期,齐桓公须通过帮助天子树立威望,打击不臣服的四夷,才能震慑和威服诸侯;战国时期,各国的战争动员已很少使用“勤王”“救危扶贫”等道义性宣传。这一变化反映了(     
A.兼并战争的频发B.礼乐秩序的解体C.华夏认同的强化D.地主阶级的崛起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封建社会的起点,目前至少有三种不同的算法。一种,从春秋战国之交即公元前476年算起;另一种,从商鞅辅助秦孝公变法即公元前365年算起;还有一种,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即公元前221年算起。应当说,三者都是言之有理各有依据的。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封建社会的起点”谈谈你的观点,并予以阐释。(要求:任选材料一种观点或另有观点予以阐释,观点明确,持论有据,逻辑清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战国时期的国家形态,已逐渐演变为“跨区域”的地域性国家;列国疆域内的居民,也不再是宗法等级制下的“小国寡民”状态,而表现为“多地域、多族群”的特点,人口构成远较前代要复杂得多。这一状况说明
A.宗法分封制的影响已经消除B.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态正孕育
C.经济交流导致政治制度变化D.民族间的文化认同逐步形成
2022-05-26更新 | 877次组卷 | 19卷引用:黑龙江省七台河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春秋前期,盟誓(结盟立约)是诸侯之间实现互信的重要方式;春秋中后期,质子(将王子或世子派到他国做人质)作为盟誓的补充大量出现;战国时期,起到事实作用的盟誓寥寥无几,质子成为国家间邦交的重要手段。这表明
A.社会伦理由血缘纽带转向契约纽带B.传统社会准则和行为规范逐渐式微
C.儒学调和社会矛盾的功能逐渐增强D.以信义为核心的信用体系得到重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春秋战国时期,韩非认为尊重和崇尚人才会使国势强盛;管仲认为要管理好国家,最关键的是人才,要“举而得其人”;墨子认为人才要德才兼备。诸子人才思想的共同历史背景是(     
A.争霸战争环境需要真才实学的人才B.适应新兴地主阶级当政掌权的要求
C.反思宗法血缘关系下世官制的弊端D.推动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变革
2022-03-05更新 | 315次组卷 | 15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呼玛县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刘向《〈战国策〉书录》中载“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材料中的“田氏取齐”“六卿分晋”实质上反映了
A.异姓诸侯日益坐大B.宗法分封制趋向瓦解
C.大夫势力左右政权D.周王室权威得以加强
2021-11-16更新 | 638次组卷 | 16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在边境地区或新占领的地方,往往设郡以统县。如魏在河西设上郡,秦灭蜀后设蜀郡,赵打败林胡、娄烦后建立云中、雁门等郡。当时,诸侯国君已普遍使用玺、符作为凭证,用以传达政令、任免官吏、调遣军队等。这说明战国时期
A.中央集权制度确立B.郡县制度已经取代分封制
C.专制集权制度已有所体现D.国家统一开始取代封建割据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战国时期,楚国的春申君、魏国的信陵君、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都以养士著称,其门下宾客数以千计;齐国国君则在国都临淄设置稷下学宫,广纳贤才。他们这样做旨在
A.厚植政治势力B.谋求抗秦策略
C.实现富国强兵D.笼络才能之士
2021-03-15更新 | 453次组卷 | 8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