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1 . 春秋末期,孔子倡导“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老子主张顺其自然,“使民无知无欲”“无为则无不治”,这表明二人主张(     
A.重建伦理和政治秩序B.通过道德教化治理国家
C.维护商周文化的地位D.以民为本缓和社会矛盾
2024-05-08更新 | 18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东北三省三校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虽然赞扬西周的制度,希望“克已复礼”,政治上偏于保守,但他主张对周礼有所“损益”,即进行一些改良。他提出了“学而优则仕”的理论,大声疾呼“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墨子提出,“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要求做到“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摘编自钱宗范、徐硕如《论春秋战国时期选官制度的改革》

材料二   察举制推行之初,实现政权的开放性也是主要目的之一,但由于选人权为个人把持终究无法跳出少数人在少数人中选人的圈子,并发展为豪门政治。而在科举制下,除极少数情况对应试者资格进行限制外,任何人都可以自由投考,都可以经过寒窗苦读,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梦想。与此同时,即便是高门望族,若在科举竞争中无所斩获,亦摆脱不了“无百年之家”的命运。

——摘编自张晓政《从察举到科举的历史启示》

材料三   英国根据《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的建议,颁布法令建立文官委员会,一切文官职务的任命,都必须根据文官委员会委员们的规定,通过公开竞争考试。委员们在财政部的监督下,有权独立决定被录用文官必须具备的合格条件。从考试的形式上来看,只提出了笔试的形式,而面试、口试在《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中无任何显示。这不能保证选用人才既具有理论水平,且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比如像处理日常事务的实际能力以及对于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等等。《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指出:只有通过公开考试表明具有“通才”智力后,才能被择优录用。英国传统认为“通才”智力就是有高度的文化修养和广博的社会知识,因此高级文官的考试以牛津、剑桥等-一流大学的优等学住资格为依据。牛津、剑桥这一类学校的毕业生虽然能言善辩,具有开阔的视野和综合考虑问题的能力,但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这势必造成各部门外行领导内行的现象。

——摘编自田常华《19世纪中叶英国文官制度改革剖析》


(1)根据材料概括孔子墨子在人才选拔上的共同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科举制相较于察举制有哪些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中有关文官改革的进步之处及缺陷。
2023-11-10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县级重点高中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子曰:“君子不器。”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摘编自《论语》

材料二   在孔子所处的时代,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建立起来的“封建”秩序开始瓦解,周王室式微,各诸侯国之间斗争剧烈,“井田制”逐渐崩溃等一系列经济变革,使得原先的贵族等级制度走向解体,与之相关的周代礼乐文明也难以维持,在动乱和战争中,百姓生活常常陷入困顿和窘迫之中。这个时候,孔子将目光再次转移到了“君子”身上,只不过这个“君子”不再是享受庇荫的世袭贵族,而是以新兴士人为主的群体,可以在位,也可以暂不在位,但都必须具备某些特质。

——摘编自王云路《君子文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言论中的“君子”形象。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君子观形成的历史背景。
(3)若要进一步探究先秦儒家君子观的发展,还可以补充哪些材料?
4 . 《孔氏家语》记载:孔子任鲁国大司寇时提出“隳三都”的政治主张:“家不藏甲,邑无百雉之城,古之制也。今三家,过制,请皆损之。乃使季氏宰仲由隳三都。”孔子“隳三都”旨在(     
A.贯彻家国一体的政治理念B.遵守天下共主的分封制度
C.维护等级森严的礼乐秩序D.缔造四方臣服的专制主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在谈到国家治理时,老子认为应该“损有余而补不足”;孟子认为统治者要注意改善劳动者的生活处境,农民“有恒产”才“有恒心”;荀子认为求国家之安的关键在于统治者“平政爱民”“轻田野之税”。这体现了他们(     
A.轻徭薄赋的理念B.提倡重视人民利益
C.为政以德的思想D.主张大力发展农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孔子说:“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故射者,进退周还必中礼,内志正,外体直,然后持弓矢审固;持弓矢审固,然后可以言中。此可以观德行矣。”据此可知,当时的射箭运动(     
A.兼有军事和娱乐性质B.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
C.强调道德培养和建设D.维护尊卑贵贱等级秩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提出了“学而优则仕”的口号;孟子则称‘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墨家主张“兼爱”“非攻”;法家则以研讨政治权术、建立政治统治、实现富国强兵为宗旨。这反映出当时(     
A.士人阶层参政意识强烈B.政府推崇思想自由理念
C.人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D.思想发展促进政治统一
8 . 孔子提出“有教无类”,老子追求返璞归真,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韩非子强调“法”“术”“势”。上述思想(     
A.是社会转型的反映B.均得到不同诸侯国重视
C.具有明显人文精神D.发展成为传统主流思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孔子至老年仍到处奔走宣扬礼乐之治,五十一岁时才开始在鲁国做官,可惜并未得到重用。从五十四岁到六十八岁,他又在外漂泊十四载。其间,孔子在各诸侯国一直积极求仕,推广礼乐文化,然而总是事与愿违。这反映出当时(     
A.孔子的思想严重脱离社会现实B.儒学社会影响极其有限
C.儒学不适应社会形势发展需要D.儒家思想正统地位丧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