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公元前356年进行的商鞅变法因其持续时间长、涉及范围广,且行之有效,取得了显著成效。商鞅变法的主要目的是(     
A.巩固君主专制B.维护井田制度
C.宣传儒家思想D.实现富国强兵
2022-07-04更新 | 1916次组卷 | 14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战国时期的官僚队伍,主要由三部分人组成:一是军功之士,二是文士,三是宗室贵族。在商鞅变法后的秦国,军功之士所占比重较大,而在关东六国,则是文士和宗室贵族所占比重较大。这三类人在各国官僚队伍中所占比重的差异缘于
A.变法运动在列国风靡B.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C.士人阶层的强势崛起D.世族世官制度的消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商鞅变法前,秦人的典籍中几乎找不到“德”“仁”“义”一类字眼,而大多是“吉凶”“祸福”“利害”等概念。商鞅反对以“礼义”治国,而以“霸道”说孝公,提出强化君主集权.厉行法治、以经济和军事实力称霸天下等功利主义理论。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先后两次进行变法改革,时间长达18年。他利用秦人宗法观念淡漠的传统,对反对变法的太子势力进行严厉镇压,限制和削弱贵族的世袭特权,推行郡县制和官僚政治,进而建立君主的绝对权威和崭新的宗法秩序。

——摘编自王绍东《论商鞅变法对秦文化传统的顺应与整合》

材料二北魏孝文帝亲政后,在冯太后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行关于鲜卑汉化的改革。他宣扬礼教治国的理念,把礼教治国思想作为法制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实施刑罚的同时辅以礼教,礼法结合。此外,孝文帝还着手修改关于治理官员的法律条文,以便具体地约束官员行为。新的法律条文以俸禄制为主,辅以定官制和考绩两种程序,提升了政府部门的施政效率,也对官员进行了有效的监督。他强调执法要以法律为准绳,惩罚枉法官吏,整顿司法机构,以求立法与执法相一致。孝文帝熟读儒经,探究兴亡,以此为法制改革的思想基础,使北魏法制由前期严刑尚罚向后期德刑兼重转变。

——摘编自于彦梅《北魏孝文帝法制改革考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推进变法的策略并对其进行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概括北魏孝文帝法制改革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魏孝文帝法制改革的作用。
4 . 有学者引用商鞅变法“内行刀锯,外用甲兵”“轻视教化”“轻罪重罚”“监禁庶民”等措施,来证明其个人悲剧不可避免。该学者意在说明商鞅变法(     
A.重农抑商,违背经济规律B.废除井田,破坏传统体制
C.峻法少恩,激化社会矛盾D.严令分家,加重民众负担
2022-11-25更新 | 519次组卷 | 30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商鞅变法规定: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废井田,开阡陌”,授田于百姓。据此可知,商鞅这些变法措施
A.缩小了百姓贫富差距B.促进了秦国小农经济的发展
C.摧毁了宗法分封制度D.巩固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8 . 《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以下直接导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的措施是
A.“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B.“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C.“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D.“斗桶、权衡、丈尺”
9 . 商鞅强制推行小家庭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A.革新秦国家庭制度B.打击旧贵族势力
C.增加政府财政收入D.增殖秦国的人口
10 . 《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这主要是因为
A.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
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
D.允许工商者入仕为官
2019-04-05更新 | 173次组卷 | 41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凌源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