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5 道试题
2 . 战国时期思想家申不害以“术”著称,在韩为相19年,“内修政教,外应诸侯”,帮助韩昭侯推行“术”治,“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强,无侵韩者。”十五年间便使韩国强盛起来。下列思想家与其思想一致的是
A.孟子B.邹衍C.墨子D.韩非子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与以上言论出自同一学派的是
A.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B.尚贤者,政之本也
C.施仁政於民,省刑罚,薄税敛D.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韩非子》说:"夫严刑者,民所畏也,巫罚者,民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禁其所裘,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材料表明,韩非子认为严刑竣法
A.有利于治国安邦B.与民心所向一致C.重防民而轻惩罚D.不符合圣人之道
2021-12-12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根据材料及所学,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老子》

材料二   “时移世易,变法宜矣”“废先王之教”,而实行变革,“以法为教”“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治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

——《韩非子》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反映了道家的什么思想?这种思想在历史上起到了什么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反映了韩非子哪些思想主张?这些主张有何重要影响?
2021-12-05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第二完全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中国古代某一学派认为周文王因施行仁义而王天下,数百年后的徐偃王奉行仁义却丧其国,并提出了“时移而法不移者乱”的观点。下列符合该学派思想主张的是
A.克己复礼B.君主集权C.兼爱非攻D.隆礼重法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来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下列言论当中,与该则故事哲理最为相近的是
A.“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B.“其为舟车也,全固轻利,可以任重致远,其为用财少,而为利多,是以民乐而利之。”
C.“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D.“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2021-11-15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战国时期,韩非法治思想中的“法”和“术”都必须以掌握政权为前提,所以他又提出代表政权的“势”,把“法”宣布为全社会必须遵循的标准,受到各诸侯国国君的重视。这说明韩非的法治思想
A.迎合了时势发展需要B.体现了外儒内法的统治思想
C.有助于缓和社会矛盾D.强化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