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周游列国,宣扬德治;孟子游说诸侯,推行仁政;墨子聚众讲学,抨击暴政;韩非著书立说,开创法家;孙武远涉吴国,大展治军之才。他们共同的出发点是
A.改善君王统治出谋划策B.铲除周制弊端加强集权
C.辅佐各国诸侯富国强兵D.顺应变革潮流厚古薄今
2022-06-23更新 | 319次组卷 | 47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战国时《管子》中有:“事督乎法,法出乎权,权出乎道。”《荀子》中说:“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这体现了当时
A.兼并战争下各派思想激烈交锋B.社会转型思想文化趋于融合
C.法家思想被各诸侯国普遍采用D.儒家思想已经成为主流思想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夏、商、西周时期,形成了以“礼”治国的制度体系。“礼”实际上是一种等级制的生活和行为方式,专为贵族所有,即所谓“礼不下庶人”。到了春秋战国,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以法治国的学说和法治逐渐兴起。

——张海鹏等《中国近代通史》第五卷

材料二   到战国末土地买卖的频繁,促进了新兴地主的形成和发展。当然,当时地主土地来源并不仅限于购买,更多的还是来自于封建国家的赏赐。……贫富迅速分化使新兴的地主阶级取得了大量的土地,同时也获得了政治上的统治权。

——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材料三   春秋战国的法治思想主要是为了巩固君权,关于平民的政治权利,在战国的法令法规中,根本找不到任何影子。

——王利玲、李成生《春秋战国与古希腊的“法治”思想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指出先秦时期国家治理的制度体系发生的变化,并说明孔子对此所持的观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经济领域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现象出现的原因。
2020-12-02更新 | 400次组卷 | 15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主张“仁”和“礼”,法家强调“法”和“刑”,老子强调自然的静态平衡,墨子主张“爱无差等”,杂家主张“治国公平”、“为民谋利”,这些主张的共同之处是
A.重视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B.重视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C.都阐释了各自的“和谐”思想D.都主张“礼”、“法”并用
2020-10-12更新 | 539次组卷 | 98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韩非子》载:“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故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可见,韩非认为治天下应特别重视
A.人情关系B.道德规范
C.法制建设D.礼仪秩序
2020-02-20更新 | 128次组卷 | 38卷引用:2013届山东省济宁市鱼台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6 . 战国时,孟子主张“(天下)定于一”,墨子认为应使“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韩非子提出“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这些思想相通之处是,都主张
A.君主专制B.实行仁政C.以德治国D.国家统一
2020-01-07更新 | 563次组卷 | 39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文王(商朝末年周国统治者)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西周时的诸侯)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日:‘世异则事异’。”这反映了
A.儒家的“仁政”学说B.法家的变法革新主张
C.墨家的“兼爱”思想D.道家的“齐物”观点
2019-12-11更新 | 293次组卷 | 41卷引用:2012-2013学年山东省济宁市泗水一中高二12月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8 . 韩非子认为战国时期的君臣是买卖关系,即“臣尽死力以与君市,君垂爵禄以与臣市”,更明白地说就是“主卖官爵,臣卖智力”,并强调“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韩非子的说法反映了当时
A.较发达的商品经济和雇佣关系B.君臣之间互不信任、互相利用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的趋势D.周代的世禄制已退出历史舞台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语言是思想的外衣。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形成了独树一帜的“习式语言风格”。“习式语言风格”的鲜明特色之一就是善于引用经典,其中引用的古文有“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道私者乱,道法者治”,“治大国若烹小鲜”,“尚贤者,政之本也”,这些古文分别体现了哪个学派的主张
A.儒家、法家、道家、墨家B.道家、法家、儒家、墨家
C.墨家、儒家、道家、法家D.儒家、法家、墨家、道家
2019-08-09更新 | 1785次组卷 | 74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10 . 韩非认为“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慧,当今争于气力”。其主张体现了(   
A.进步史观B.天命史观
C.循环史观D.英雄史观
2019-01-30更新 | 1571次组卷 | 36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第十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