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这体现了孔子(     
A.追求理想的人治政治B.渴望人伦秩序的规范
C.为政以德的治国理念D.主张以礼法思想治国
2023-11-23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022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孔子认为,礼乐制度的松弛、崩坏,导致社会动荡,极力主张“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这种主张意在(     
A.恢复西周礼乐B.重建社会秩序
C.传播儒学思想D.提高个人修养
2022-07-14更新 | 162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潢川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认为“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君于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同时,孔子重“人事”而轻“鬼事”,重“生”轻“死”,对鬼神和死持“避而不谈”的态度。

孟子将天作为其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诚者,天之道也,”诚是它的本质属性,是人性固有的道德观念本原,人的性养和仁义理智等都来自于天赋,由此延伸出的是其政治思想和伦理思想,主张修身行法,强化了人的主体性与自觉性。

荀子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命题。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顺应天道为人类造福,君子之道不等于天道,二者统一的关键是克服情欲从而“人定胜天”。

——摘编自赵肠《先秦儒家的天命观》

材料二   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又不知道他们是什么样子。有许多东西阻得着我们的认识,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摘编自骨罗奉格拉《论诸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孔子、孟子、荀子的天命观,并简要评析。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普罗泰格拉关于天人关系思想的意义。
2022-03-02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孔子把统治者(“圣王”)本身具有高尚的道德和人格、能教化民众,看作为政的首要条件,认为只有圣人才可以成为真正的王。这说明孔子
A.维护等级秩序B.主张为政以德C.巩固贵族统治D.强调智慧知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老子是一个史官,生活在春秋时代,当时周朝奴隶主贵族的统治正面临着全面瓦解。从《老子》产生的时代背景判断,《老子》第三章中的“不尚贤,使民不争”主张的合理解释是
A.老子反对下层平民间的斗争
B.老子反对墨子的“尚贤”
C.老子主张奴隶社会的“亲亲”
D.老子主张世袭为官制度
2018-09-14更新 | 179次组卷 | 19卷引用: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6 . 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儒学思想植根于商周历史文化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2016-11-27更新 | 3395次组卷 | 135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商城县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