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这体现了孔子(     
A.追求理想的人治政治B.渴望人伦秩序的规范
C.为政以德的治国理念D.主张以礼法思想治国
2023-11-23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孔子认为:“夫政者,正也。凡上者,民之表也,表正,则何物不正?”据此可知,孔子(  )
A.强调统治者应加强道德修养B.维护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C.对礼崩乐坏的现状深怀忧虑D.宣扬君臣平等的民主思想
2023-09-22更新 | 52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潢川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春秋时期孔子言论是后世研究其思想的重要依据。
孔子言论摘录表
孔子言论文献出处
孔子素以“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为“圣德”,力主“泛爱众”“因民之所利而利之”《论语·雍也》
《论语·尧曰》
鲁衷公问为政,孔子对以“省力役,薄赋敛,则民富矣”《孔子家语·贤君》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
孔子主张“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论语·颜渊》
表中的言论,反映了孔子(     
A.为适应时代的需要主张平均主义B.将富民视为治国安邦的目的
C.倡导为政者减轻广大民众的负担D.规劝为政者应加强教化民众
2023-05-04更新 | 631次组卷 | 10卷引用: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考前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下表为孔子的一些经济思想。由此可见,这些思想的基本要义是(     

治民观

赋税观

节俭观

生态观

诚信观

货值观

居敬行简

敛从其薄

宁简毋奢

取物有节

无信不立

待贾而沽

A.无为而治B.重农抑商C.戒奢从简D.以民为本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孔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悌、克己、礼让、好学、知勇、仁恕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林存光《孔子新论》

材料二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德经》

材料三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

——《韩非子》


(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心目中的“仁人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德?
(2)指出材料二、三中的老子、韩非子分别是哪一思想流派的代表。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时代背景。
2022-11-28更新 | 662次组卷 | 23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商城县三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在政治总目标上试图以贤人政治之实行德治的方式,在塔型的等级社会中,处于塔尖的统治者的人选问题,是孔子关注的重点。孔子把统治者(“圣王”)本身具有高尚的道德和人格、能教化民众,看作为政的首要条件,认为只有圣人才可以成为真正的王。

——摘编自刘丹忱《孔子与柏拉图治国思想之比较互鉴》

材料二   “王道”是孟子提出的国家政治的最高理想。孟子所谓“王道”,即“以德行政者王”,先王因为有善心,所以才实行仁政,仁政之所以是正确的、合理的,是因为它植根于人的本性中,是合乎人性的。希望国君能“贵德而尊士”,让“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在孟子看来,实行王道之治就是“保民而王”,就是“乐以天下,忧以天下。”主张发展经济、轻徭薄赋,使人民安居乐业,同时对人民施行教化,以达到王道。

——根据李秋华《孟子仁政思想初探》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政治理想的内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孟子“王道”政治思想的意义。
2022-11-26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东周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化,……旧有世俗权威和精神权威的崩溃与当时的变法同时产生了新的问题,过时的传统必须摒除,而人们也必须找到新的指导原则,人的思想此时可以自由的驰骋了。”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巨大变化”最本质指的是铁犁牛耕推动生产力发展
②“旧有的世俗权威崩溃”指宗法制、分封制遭到破坏
③“新的指导原则”在当时主要指与时俱进的儒家思想
④“自由的驰骋”造就了思想活跃的“百家争鸣”局面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孔子认为,礼乐制度的松弛、崩坏,导致社会动荡,极力主张“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这种主张意在(     
A.恢复西周礼乐B.重建社会秩序
C.传播儒学思想D.提高个人修养
2022-07-14更新 | 161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潢川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认为“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君于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同时,孔子重“人事”而轻“鬼事”,重“生”轻“死”,对鬼神和死持“避而不谈”的态度。

孟子将天作为其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诚者,天之道也,”诚是它的本质属性,是人性固有的道德观念本原,人的性养和仁义理智等都来自于天赋,由此延伸出的是其政治思想和伦理思想,主张修身行法,强化了人的主体性与自觉性。

荀子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命题。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顺应天道为人类造福,君子之道不等于天道,二者统一的关键是克服情欲从而“人定胜天”。

——摘编自赵肠《先秦儒家的天命观》

材料二   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又不知道他们是什么样子。有许多东西阻得着我们的认识,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摘编自骨罗奉格拉《论诸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孔子、孟子、荀子的天命观,并简要评析。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普罗泰格拉关于天人关系思想的意义。
2022-03-02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孔子把统治者(“圣王”)本身具有高尚的道德和人格、能教化民众,看作为政的首要条件,认为只有圣人才可以成为真正的王。这说明孔子
A.维护等级秩序B.主张为政以德C.巩固贵族统治D.强调智慧知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