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有学者说:“活跃的士阶层无疑构成了春秋战国时代最富有活力的动力因素和政治发展的条件。虽然,‘势位足以屈贤’乃是不争的事实,但毕竟是迫于竞争的政治压力,占有绝对权力地位的统治者却不得不竞相礼贤下士。”这一现象反映出(     
A.诸子百家思想的交融B.社会阶层的流动
C.国家统一的历史趋势D.君主集权的强化
2 . 《礼记·乐记》说:“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乐由天作,序以地制。”这反映了(     
A.礼乐制度由孔子创立B.古人治国理政的理想
C.华夏认同观念的产生D.百家争鸣和思想杂成
3 . 战国时期,贵贱天然有别的观念逐渐被人类本质无差别的观念取代,人们更加重视后天的努力。反映了当时
A.性恶论得到人们普遍的接受B.强化君主专制成为人们共识
C.社会转型促进思想发生转变D.封建迷信思想已被完全抛弃
4 . 战国中后期,荀子主张“礼法兼用”,韩非子也尝试为法治寻找“道”的依据,《吕氏春秋》一书则兼容了儒、墨、道、法诸家言论。这种现象表明当时
A.儒家思想备受秦国重视
B.法家地位有所下降
C.思想领域出现融合倾向
D.思想专制局面形成
2018-01-26更新 | 588次组卷 | 32卷引用: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为战国时期的稽下学宫。 刘向在其《别录》记载说;“齐有稷门,城门也。谈说之士期会于稷下也。”造成这种历史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 )
A.齐王比其他诸侯国君更重视纳士B.齐国始终是战国诸侯国中的霸主
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和发展D.齐国私学发展最为突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