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7 道试题
1 . 春秋战国时期,邓析在郑国聚徒讲习法律和诉讼,孔子在鲁国聚徒讲习六艺,墨子聚众讲学抨击暴政。齐国还设立稷下学宫,广招天下学长,授以上卿,让他们带着徒弟来此讲学。这种局面(     
A.适应了社会变革的需要B.标志百家争鸣时代的开始
C.宣告了官学体系的瓦解D.说明德治与法治之争兴起
7日内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合肥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2 . 战国时期“诸子十家⋯⋯皆起于王道既微,诸侯力政”,各学派针对当时的社会现实问题,提出了各自的政治社会主张和要求,试图影响现实政治。这一历史现象被称为(     
A.百家争鸣B.焚书坑儒C.儒学复兴D.三教并行
3 . 如图是某历史兴趣小组同学研学春秋战国社会变革的示意图,其中(1)处最恰当的是(     
A.教育上学在官府人才辈出B.政治上诸侯争霸兼并不断
C.思想上学术下移百家争鸣D.对外关系上丝绸之路开辟
4 .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们突破了西周“以天为宗”的观念,无论是孔子的“复礼”还是韩非子的“法治”,都把视线从天上转到了人世。这反映出当时(     
A.政治构想都具有创新的性质B.迷信观念已经被基本扫除
C.完成了新的社会秩序的建构D.政治意识由重天命转向重人事
2023-09-07更新 | 382次组卷 | 23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最后一卷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庄子和老子都主张无为而治,老子所讲的“无为”主要是个政治概念,引申为一种治国之术,主张统治者不妄为,不扰民,清静自然。到了庄子,无为思想则以自然性和超自然性为主要特色,演绎为一种无为适性的隐逸思想。

——《浅谈老庄无为政治思想的现代意义》

王……省刑罚,薄赋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父兄,出以事其长。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孟子•梁惠王上》

材料二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凡为国之急者,必先禁末作文巧。末作文巧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

——摘自《管子·治国》

材料三   “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文化繁荣的鼎盛时代。诸子学说的不少命题成为后代学说的萌芽形态,后来的学者大都从这里吸取思想材料或理论形式,进行改造和发展的工作。

——摘编自侯外庐《中国思想史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老子、庄子和孟子的不同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老庄和孟子思想的实质。
(2)请概括材料二反映的治国理政思想。结合商鞅变法的相关知识,论证上述治国理政思想的实践及其作用。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百家争鸣”在历史上的影响。
2023-04-07更新 | 19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太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调研历史试题
6 . 《汉书·艺文志》中写道:“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这反映了当时出现的历史现象是(       
A.兼并战争B.百家争鸣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变法运动
7 . 下表是先秦时期的部分家训内容,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     
周文王在临终遗嘱上,告诫武王遵循“中道”,称王天下,使“商贾以通其货,工不失其务,农不失其时,是谓和德”。
周成王在册封蔡仲时训勉说,要“尔尚盖前人之愆,惟忠雄孝;尔乃迈迹自身克勤无怠,以垂宪乃后。”
孔子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
A.体现了贵族政治制度的特点B.孝道在国家治理中具有重要地位
C.以维护统治秩序为根本目的D.家训折射出百家争鸣的时代特点
8 . 战国时期出现了早期的魏国西河、中期的齐国稷下、晚期的楚国兰陵三大学术中心,并在它们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的学术特点:西河学术中心将儒法充分结合;稷下学术中心融合百家,调和儒道名法;兰陵学术中心提倡礼法并重,学杂帝王之术。这种现象体现了战国时期(     
A.国家实力对比发生变化B.分裂中孕育统一趋势
C.文化为政治现实的服务D.民族交融的步伐加快
2022-12-12更新 | 224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合肥市九校联盟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9 . 春秋战国时期,孟子谓天下当“定于一”,墨子主张“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管仲提出“衡石一称,斗斛一量”、“书同名、车同轨”的主张。这一局面(     
A.表明奴隶制度进一步瓦解B.反映贵族丧失了世袭特权
C.体现了中央集权制的确立D.折射出传统秩序遭到破坏
10 .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思潮中,儒家的“大同”,墨家的“尚同”,道家的“小国寡民”和法家的“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等对未来社会的构想,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这反映出当时(     
A.分封制下权力格局彻底瓦解B.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诉求
C.文化发展具有开放性的特征D.士人具有经世济民的情怀
2022-10-21更新 | 961次组卷 | 22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舒城晓天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