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荀子认为,“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韩非子则说,“释法术而任心治,尧不能正一国,去规矩而妄意度,奚仲不能成一轮”。这反映了两人
A.代表阶级不同B.学术观点统一
C.政治立场各异D.理想色彩浓厚
2 . 秦朝以后,儒家倾向于以礼义、宗法伦理来阻遏兼并,法家则多主张用刑罚、行政手段来打击兼并。这些主张
A.说明儒法思想逐渐趋同B.突出民本理念的重要性
C.适应传统社会发展需要D.利于强化对社会的控制
2022-05-07更新 | 363次组卷 | 6卷引用:2022届山东省新高考模拟历史试卷(十)
3 . 墨家提出"不党父兄,不偏富贵,不嬖颜色,贤者举而尚之"的思想;名家邓析子提出"无厚"主张,他说"君有三累·…·惟亲所信";法家韩非子说"能去私行行公法者,则兵强而敌弱。"据此可知,战国时期
A.时局变动促进社会思想多元B.思想领域趋同色彩明显加强
C.社会变革要求打破世袭特权D.主要思想流派阶级属性相同
4 . 社会救济是历代王朝实施“仁政”的重要内容。明律规定:“凡鳏寡孤独及笃废之人,贫穷无亲属依靠,不能自存,所在官司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六十。”这是正律中首次纳入社会救济保障条款。与社会救济主张无关的是
A.孔子“富而后教”B.孟子“民贵君轻”
C.墨子“兼爱交利”D.韩非“以法为教”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他们对中国古代立法有如下见地:

据此,可推知先秦立法
A.取向公平公正B.强调因势制宜
C.追求礼法结合D.重视社会和谐
2021-05-05更新 | 302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法家代表人物吴起先后拜大儒曾子和子夏为师,在楚国实行变法期间,他以身作则,忠实履行“信”“义”二字;荀子则认同法家加强君权的主张,其弟子李斯和韩非在理论和实践上促进了法家思想的发展。这种现象说明
A.法家思想源自于儒家B.战国时期儒法相互借鉴吸收
C.儒家和法家本质相同D.尊崇“信”“义”成为时代主流
8 .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思想活跃。孔子提倡“仁”与“礼”,孟子提倡“仁政”,老子主张“自然无为”,墨子宣扬“兼爱”,韩非子重视“法治”。据此可知,先秦诸子均
A.重视道德的作用B.批判商周政治制度
C.具有改革的精神D.关注现实社会问题
9 . 春秋战国时期,人口思想已经产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父母生之,续莫大焉。

——(孔子)

人众兵强,此帝王之大资也。

——(商鞅)

材料二   ……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

今人有五子不为多,子又有五子,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孙。是以人民众而财货寡,事力劳而供养薄,故民争,虽倍赏累罚而不免于乱。

——(韩非子)


(1)指出材料一中两人关于人口思想的共同点,并分析这一思想在当时盛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别概括老子和韩非子的人口思想,并说明其各自的历史局限性。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春秋战国时期,崇尚法律逐渐成为一股潮流,诸子百家多有论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圣人化性而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制法度。

——(荀子)

刑重,则不敢以贱易贵;法审,则上尊而不侵。

——(韩非子)

材料二   杀人者死,伤人者刑。

——(墨子)

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老子)


(1)指出材料一中两人的主张,并说明他们目的上的相同之处。
(2)结合商鞅变法,谈谈你对材料二反映的法治主张的理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