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 . 马克思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在春秋战国国家走向统一的时代,讲求“耕战”,富国强兵,“满足”秦实现统一的理论是
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法家思想D.墨家思想
2018-11-07更新 | 5055次组卷 | 90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第九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有学者评论春秋战国时期某学派代表人物“殆(几乎)仅知有政治,而不知有文化。仅知有国家,而不知有人生。仅知有君主,而不知有民众。”该学派代表人物应是(  )
A.孔子B.墨子C.韩非D.老子
2018-04-08更新 | 199次组卷 | 16卷引用:云南省罗平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战国时期,法家思想成为各国的统治思想,是因为法家思想包含了
A.“兼爱”、“非攻”的主张
B.“民贵君轻”的认识
C.人定胜天的思想
D.君主集权的理念
4 . 下图是韩非子“法、术、势”思想主张示意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法”是核心,是“术”和“势”的落脚点
B.“势”是核心,是“法”和“术”的出发点和归宿
C.“术”是核心,“法”和“势”为“术”服务
D.“法、术、势”相辅相成,共同维护君主的权力
5 . 儒家崇尚知仁行义的谦谦“君子”;墨家推崇分人以财、助人以力的“兼士”;法家则以循名责实、公正无私的“铁腕”实行者为道德极峰。这说明先秦士子
A.提倡政治参与意识
B.注重个人道德修养
C.主张规范伦理道德
D.讲究胸怀宽容博大
2017-10-19更新 | 351次组卷 | 30卷引用:云南省临沧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七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韩非子主张治国“以法为本”“法不阿贵”。他的这种思想
①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②与当今“以法治国”有本质的区别
③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潮流
④强调法律至高无上的地位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一种“积极而又务实的思潮”,“这一思潮基本上紧扣帝国建立前两百年整个政治生活所关心的两大实际问题:一是‘富国’(为君主提供富强的物质手段),二是‘强兵’(以兵力确保君主广泛的霸权或主权)。”掀起“这一思潮”的学派是
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
8 . 韩非子主张“法不阿贵”“以法为本”。对他这种思想理解不正确的是
A.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B.与当今依法治国有本质的区别
C.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潮流
D.强调法律的至高无上地位
9 . 先秦诸子常用寓言来说明哲理,熔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炉。某思想家用“守株待兔”的故事,以反讽的形式来阐述自己的观点。他的观点是
A.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B.兼相爱、交相利
C.克己复礼,天下归仁
D.弱者道之用
10 . 《全球通史》在记述中国战国时期某学派时说: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人民群众需被强迫从事生产劳动,商人和学者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
A.主要代表人物是墨子
B.其思想蕴含有发展观、法制观
C.主张“治之经,礼与刑”
D.其思想成为西汉王朝治国理念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