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战国时期某一学派思想家提出“德”与刑是君主实行统治的权柄,从不同角度论述了德要由君出,德要归于君,以此构建了国家至上、君至上的理论体系,该学派是
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
2 . 在历史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来穿衣,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乙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什么身份何种地位,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丙说: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种浪费,穿着简单、甚至破烂的衣服也未尝不好;丁说: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嘛。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  )
A.儒墨法道B.道儒墨法C.儒法墨道D.道墨法儒
2020-12-21更新 | 258次组卷 | 68卷引用:2011-2012学年云南大理宾川第四高级中学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以法为本,法不阿贵”;“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这些思想主张属于(     
A.儒家B.墨家C.道家D.法家
4 .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主张“仁”和“礼”,法家强调“法”和“刑”,老子强调自然的静态平衡,墨子主张“爱无差等”,杂家主张“治国公平”、“为民谋利”,这些主张的共同之处是
A.重视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B.重视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C.都阐释了各自的“和谐”思想D.都主张“礼”、“法”并用
2020-10-12更新 | 545次组卷 | 98卷引用:云南省大理州南涧彝族自治县民族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初期,士成为知识分子的代称。此时的“士”已与出身无关,他们可能来自贵族,也可能起于微贱,其共同的身份标志仅仅是知识、智慧和才能。战国以前的士受“六艺”教育,文武并重,而战国时期的士基本以学习文化典籍为主,是比较单纯的文士。他们已经脱离了分封等级制的束缚,能够自由流动。……很多国家出现了“布衣卿相”,国君礼贤下士,并不计较出身。于是士的社会地位同以前相比更加显赫,奔走于各国,成为各国官僚队伍的后备队。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共(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论语》

材料三  明主之所制导其臣者,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作臣子的害怕受到责罚而希望得到奖赏),故人主自用其刑德,则群臣畏其威而归其利矣。

——《韩非子》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国时期士阶层的变化之处并分析其原因。
(2)依据材料二、三,归纳孔子和韩非子的基本观点,并分析二人所说的“德”有何不同?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文献典籍汗牛充栋。某古典文献中有“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等记载。该文献是
A.《论语》B.《墨子》C.《老子》D.《韩非子》
7 . 《吕氏春秋》认为:“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以兵相残,不得休息。”此说法意在强调
A.恢复周王的高度集权B.统一集权可以结束动乱
C.战乱给社会带来灾难D.社会等级秩序遭到破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韩非子·五蠹》中记载来这样一则故事: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这则故事表明,韩非子主张
A.“不期修古,不法常可”B.勤劳耕作,不要好高骛远
C.重农抑商D.加强君主专制
9 . 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写道:“先秦诸子关于政治、社会方面的意见,是各有所本的,而其所本亦分新旧,依我看来,农家所本最旧,这是隆古时代农业部族的思想;次之,是游牧好侵略的社会的反动,又次之,所取法的是夏朝,及阴阳家又次之,这是综合自上古至西周政治经验所发生的思想,最新,是按切东周时的政治形势所发生的思想。”其中①②③④分别指的是
A.法家,墨家,儒家,道家B.道家,墨家,儒家,法家
C.墨家,道家,法家,儒家D.墨家,道家,儒家,法家
2020-06-28更新 | 158次组卷 | 4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州建水县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下面是春秋战国时期四位思想家的言论,哪一位思想家的主张最符合当时统治阶级的需要
A.“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B.“兼爱”,“非攻”,“尚贤”,“尚同”
C.“无欲而天下足,无为而万物化,渊静而百姓定”
D.“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2020-02-09更新 | 138次组卷 | 19卷引用:云南省楚雄州楚雄天人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