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思想界形成了“百家争鸣”局面。下列思想观点与代表人物匹配有误的一项是
A.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老子
B.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孟子
C.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墨子
D.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韩非子
2019-12-04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模拟历史(必修)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如果坚持厚葬、父母死后实行三年之丧,势必浪费人民的财富和精力;若强调音乐,也会造成同样后果。提出上述主张的先秦思想家属于
A.儒家B.墨家C.法家D.道家
2019-12-06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3 . 材料一“……若使天下兼相爱,非相攻……视人之宝若其宝,谁窃?视人之身若其身,谁贼?视人之家若其家,谁乱?视之若其国,谁攻?”

材料二“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材料三“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美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材料四“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故曰世异而事异。”

请回答:

(1)分别概括四则材料的观点或主张。

(2)根据相关观点,分别指出上述四则材料所代表的学派。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思想哪个对当时影响最大?哪个对后世影响最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