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先秦诸子的治国思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治大国,若烹小鲜。

材料二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君者,民之原(源)也。原(源)清则流清,原(源)浊则流浊,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

材料三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治强生于法,弱乱生于阿。

材料四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1)依据四则材料,依次回答材料中涉及哪些先秦时期的思想流派,并概括出他们的治国主张。
(2)战国时期,秦国推崇哪一家的学说?据史料及时代背景,分析原因。
2023-10-16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君者,民之原(源)也。原(源)清则流清,原(源)浊则流浊,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

材料二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治强生于法,弱乱生于阿。

材料三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材料四   治大国,若烹小鲜。


(1)分析指出以上四则材料代表的思想流派并概括出他们的治国主张。
(2)战国时期,秦国推崇哪一家的学说?据史料及时代背景,分析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小粤同学在研读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查阅的史料如下①“由士以上,则必以礼乐节之;众靡百处则必以法数制之”。②“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据此判断,上述史料涉及的学派分别是(  )
A.儒家、道家B.儒家、墨家C.法家、墨家D.法家、道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表所示为孟子和墨子所讲的“义”的相关解释。据此可知,二者都(     
人物相关解释
孟子“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认为“义”所代表的道德价值高于自己的自然生命
墨子“天志"有如轮人之规,匠人之矩,而“义果自天出矣”。认为“义”是衡量天下一切是非善恶的标准
A.推崇“义”的价值B.以"义"划分社会等级
C.主张以"义"谋利D.将“义”作为人的美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先秦儒家的政治文化学说中,“仁政”是其核心部分,仁义道德作为为政之基和立国之本是其重要特征。儒家以性善论作为仁政的哲学基础,通过对人的内在恻隐之心的揭示而为仁政寻找内在的心性根源。儒家学说所关注的首要问题是社会,而关注社会的核心则是“人”,无论是个体的人还是共性的人都要求以“礼”来修身养性,强调在“克己”的基础上“爱人”,反映到政治上则为以“仁政”治天下。儒家仁政还表现为圣王对人民的物质关爱、道德教育与政治管理。仁政设计是从上层官吏的立场出发的,儒家认为统治者只有施行仁政,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才能王天下。至孟子时期,儒家仁政思想的核心立场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由“民好”“民恶”变为“民本”。

——摘编自惠黎平《试论儒家仁政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材料二   如果说儒家以贵仁著称,墨家则以贵义著称,《墨子·天志》曰“顺天意者,义政也”,将天的意志作为义政的理论基础和来源。墨家提出“义者,正也”,希望执政者用善政来匡正天下,通过“兼相爱,交相利”的思维来改变战国的乱世,反对当时社会上国与国、家与家之间的兼并战争,反对恃强凌弱,反对力政所主张的“处大国攻小国,处大家篡小家,强者劫弱,贵者傲贱,多诈欺愚”。墨家认为,顺从天志而施行义政,可以使天下安定,让上帝、山川、鬼神有祭主,使人民得到利益,从而实现“刑政治,万民和,国家富,财用足,百姓皆得暖衣饱食,便宁无忧”。在墨子看来,义政的目标和归宿是实现“上利于天,中利于鬼,下利于人”,即以兴天下之利为目标和归宿。

——摘编自金小方《墨家义政思想的内涵、特质及其现代价值》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儒家仁政思想和墨家义政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儒家仁政思想及墨家义政思想产生的共同背景及现代价值。
6 .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提出“克己复礼”,老子提出“无为而治”,墨子宣扬“兼爱非攻”,韩非主张“以法治国”,这些主张的着强点都在于
A.增强诸侯国实力B.君主权力C.社会秩序D.个人价值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先秦儒家的幸福观内容十分丰富。《礼记》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孔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孔子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於我如浮云。”孟子也认为,“欲"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好,关键在于实现“欲”、满足“欲”的手段如何。孟子说:“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含生而取义者也。”

在儒家看来,人是社会中的人,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真正实现自身的价值,修身的目标是“成已”(自我完善)“成物"(兼善天下)。做人最终的理想目标就是能“经世济民”“泽加于民”“修已以安百姓”。“治国平天下”,亦即人生应有所作为。

——摘编自佟亚冬《中国传统文化中幸福观的当代价值研究》等

材料二   墨子把“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作为人生的奋斗目标,以共乐利他为幸福。墨子的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主张就是为了富民安国这一具体目的。只有民富国安,每个人的个人利,益和欲望才有实现的可能。墨子为达到求“天下之利”的幸福目标设定了具体的途径。“兼相爱”的实质内容就是“交相利”,“兼而爱之”就是“兼而利之”。墨子指出,对穷苦人民“兼爱”就要实现“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下强从事,则财用足矣”。“人不强从事,则财用不足。”墨子不仅强调强力劳动,同时也最强调节用与节俭。墨子所说的节用即节约用费,将省下来的东西用在“利民”“爱民”身上。

——摘编自王刚《中国传统幸福观的历史嬗变及其现代价值》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先秦儒家幸福观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一、二,比较墨家与先秦儒家幸福观的不同之处,并说明墨家实现幸福的主要途径。
2021-10-16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中原名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有学者指出,孔孟关注"人和",荀子关注"群和",而墨子强烈追求"天下和"。墨家认为,尧、舜、禹、汤、武王及其贤能大臣所造就的是"天下和,庶民阜""兴天下之利"的理想社会。该学者认为,墨家
A.强调君臣关系的和谐统一B.具有关怀天下的价值追求
C.发展了儒家"仁爱"的思想D.适应春秋战国的战争环境
2021-01-29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肇庆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淮南子·要略》记载说:“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以为其礼烦扰而不说,厚葬靡财而贫民,久服仿生而害事,故背周道而用夏政。”材料表明墨子
A.始终认同儒家的思想主张B.主张用法治稳定社会秩序
C.非乐节葬的平民价值理念D.顺应自然的和谐处世之道
10 . 有学者指出:“这个思想体系体现着-种以民生而非以国家政治为关怀目标的价值。它虽然也讨论国家政治哲学,但是却强调人民的生存状况。这个体系在国家间竞争的时代缺乏实用性,但是这种庶民自觉意识的觉醒是值得重视的。”这一论述提及的思想体系主张
A.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B.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C.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D.爱多则法不立,威寡则下侵上
2020-12-15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戚墅堰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质量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