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1 . 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循西周的分封制度
2019-01-30更新 | 10641次组卷 | 181卷引用:内蒙古北重五中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战国时,各诸侯国大都把选贤任能、奖励军功、建立官僚制度及普遍推行以郡统县的行政管理系统作为变法改制的主要内容,还创立监察制度,颁行法律,进行户口登记等。这主要反映了
A.重视农战以富国强兵的必要性B.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的趋势
C.秦灭六国并完成统一的必然性D.法家在国家治理方面的优势
2021-09-06更新 | 955次组卷 | 25卷引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2023届高三12月阶段考历史试题
3 . 《汉书》载:(商鞅)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此项改革措施的根源是
A.华夏认同的出现B.天子权威的衰落C.诸侯争霸的加剧D.铁犁牛耕的推行
4 . 《商鞅列传》记载: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商君喟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最后无处可去的商鞅被逮捕处死。这个“作法自毙”的故事,说明了当时的秦国
A.变法深入贯彻B.变法违背民意
C.变法阻力重重D.变法最终失败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史书记载,“始秦戎翟之教,父子无别,同室而居”。后来“商君遗礼义,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这种变化
A.有利于秦国推行残酷的连坐法B.加快了小农经济在秦国确立的进程
C.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D.大大增强了秦军的战斗力
2021-05-15更新 | 281次组卷 | 36卷引用:2014-2015学年内蒙古北方重工集团三中高二下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商鞅和他的家族消失了,秦国却并没有废除商鞅实行的新法,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要想弄清这个问题,首先要看商鞅新法都有哪些内容。变法第一阶段的内容主要有两条:鼓励耕织,以生产粮食布帛多少为标准,超出规定的,可以免除其自身的徭役;奖励军功,以在前线斩获敌人首级多少来计算,按照军功大小授予不同爵位和田宅。贵族凡是没有立军功的就不再有爵位,同时不能享受特权。变法第二阶段的内容主要也是两条:实行郡县制,把全国划分为31个县,官员由中央政府直接任命;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制,允许自由买卖,鼓励开垦荒地,平衡赋税。

——摘编自李燕子《秦惠王杀了商鞅为什么不废除商鞅变法的内容?》


(1)根据材料,归纳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国没有废除商鞅新法的原因。
7 . 商鞅改革的政治路线图是“尊君”和“平民”。“尊君”,是以君主为至高无上的权威,构建一个不容挑战的政治秩序。“平民”,就是推行平民化的社会结构,王权之外的一切政治权力、经济利益、社会荣誉,对所有的民众开放。下列措施属于后者的是
A.相地而衰征B.焚烧诗书C.统一度量衡D.按军功授爵
2020-09-08更新 | 378次组卷 | 19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实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公元前5—3世纪,中国是战国七雄逐鹿中原,欧洲是希腊、罗马城邦共和,双方几乎在同一时期推行了不同的政治改革,为各自政治制度铺垫了完全不同的基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试扼要指出双方在改革的背景、核心内容和结果上的不同之处?
(2)分别说出中国和希腊雅典所进行改革的性质。
(3)希腊改革家们因政绩显赫而流芳百世,但中国改革家商鞅等人却惨遭不幸,导致中国改革家不幸命运的重要原因是什么?对改革家我们应当坚持怎样的评价标准?
2021-04-17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大林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对商鞅变法的评价,后人一直存有争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商君教秦孝公以连什伍,设靠坐之过,燔诗书而明法令,塞私门之请而遂公家之劳,禁游宦之民而显耕战之士。孝公行之,主以尊安,国以富强。

——《韩非子·和氏》

材料二   商君之法曰:“斩一首者爵一级,欲为官者为五十石之官;斩二首者爵二级,欲为官者为百石之官。”官爵之迁与斩首之功相称也。今有法曰:“斩首者令为医、匠。”则屋不成而病不已。夫匠者手巧也;而医者齐药也,而以斩首之功为之,则不当其能。今治官者,智能也;今斩首者,勇力之所加也。以勇力之所加而治智能之官,是以斩首之功为医、匠也。故曰:“二子之于法术,皆未尽善也。”

——《韩非子·定法》

材料三   大夫曰:昔商君相秦也,内立法度,严刑罚,饬政教,奸伪无所容。外设百倍之利,收山泽之税,国富民强……其后卒并六国而成帝业。

文学曰:商鞅以重刑峭法为秦国基,故二世而夺……知其为秦开帝业,不知其为秦致亡道也。

——桓宽《盐铁论·非鞅》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述商鞅变法采取的变法措施。韩非子对其措施有何评价?
(2)据材料三,析大夫和文学对商鞅变法的不同评价,推测著者桓宽对商鞅的态度。
(3)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历史上有争议的问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