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先秦某思想家认为“以厚葬久丧者为政,国家必贫,人民必寡,刑政必乱。”下列言论与该思想学派一致的是
A.兼相爱,交相利B.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C.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D.克己复礼为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墨子,尚贤下》指出:“今王公大人,其所富,其所贵,皆王公大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也。今王公大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焉故必知哉!若不知,使治其国家,则其国家之乱可得而知也”。基于此,墨家思想主张
A.“兼相爱,交相利”以构建安定社会B.倡导“非攻”,身体力行反对侵略战争
C.反对贵族庸才治理国家,主张“尚贤”D.秉承“节俭节用”原则,过朴实生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墨子说:“义,利也。”在他看来,“义”存在于生活之中,“利人”“利天下”只有反映在现实生活中,对百姓之安、对天下之治确有实际功效,才是道德之义、伦理之义。这表明墨子
A.向统治阶层表示让步B.单纯强调儒家道义观
C.具有鲜明的功利思想D.显现出极端利己倾向
4 . 儒家崇尚知仁行义的谦谦“君子”;墨家推崇分人以财、助人以力的“兼士”;法家则以循名责实、公正无私的“铁腕”实行者为道德极峰。这说明先秦士子
A.提倡政治参与意识
B.注重个人道德修养
C.主张规范伦理道德
D.讲究胸怀宽容博大
2017-10-19更新 | 351次组卷 | 30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墨子》有云:“古者国君诸侯之以春秋来朝聘天子之廷,受天子之严教,退而治国,政之所加,莫敢不宾。”这反映出
A.春秋时期中央权力的高度集中B.宗法制积极的政治作用
C.墨家对地方治理的理想化追求D.天子直接处理地方事务
6 . 墨子认为“一人一义,十人十义”是社会消乱的根源,只有“选择天下贤良圣知辩慧之人,立以为天子”,方能“一同天下之义,是以天下治也”。这一主张
A.旨在追求良好的社会治理B.强调了道德自觉的社会价值
C.与儒家政治理论针锋相对D.确立了专制统治的理论基础
2021-01-21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有“举贤才”之语,韩非有“因能授官”之说,墨子称“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他们的主张
A.体现了百家思想的融合B.反映了平民的政治诉求
C.否定宗法官僚世袭制度D.导致了大量人才的涌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有“举贤才”之语,韩非子有“因能授官”之说,墨子称“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他们主张
A.通过选官实现平等B.选官路径推崇荐举
C.按照才能选拔官吏D.选官对象普及百姓
2016-11-27更新 | 429次组卷 | 31卷引用:2015届江苏省徐州连云港宿迁三市高三三模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春秋战国时期一位哲学家曾言:“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则天下之害也。”,据此可知此他的代表思想是
A.“仁政”思想B.“齐物”思想C.“兼爱”思想D.主张变法革新
2021-02-24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荀子主张“天下无二道,圣人无二心”;韩非手提出“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墨子倡导“治天下之国若治一家”“一同天下之义”。这些言论
A.顺应了历史发展的统一趋势B.有利于缓和当时的社会矛盾
C.体现了各派思想的相互接纳D.表达了以民为本的政治主张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