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春秋战国时期,有学派主张:“有乱君,无乱国;有治人,无治法。……故法不能独立,类不能自行;得其人则存,失其人则亡。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故有君子,则法虽省,足以遍矣”。据此可知该学派是(       
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
2024-05-14更新 | 328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宁波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2024·浙江·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有学者在评价春秋战国时期一位思想家时说:“他的仁是追求超越血缘关系、不分亲疏、无所偏爱的发自内心的‘仁’。……他效法自然、无为而治,和孔子的‘天人合一’一样具有丰富的仁道思想”。据此判断,材料中的“他”应是(       
A.老子B.墨子C.荀子D.孟子
2024-03-11更新 | 88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下学期新高考研究卷(一)历史试题
3 . 商鞅由卫入秦后向秦孝公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下列言论所体现的理念与商鞅变法一致的是(     
A.“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B.“贤者举而上之”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4 . 《易》、《诗》、《书》、《礼》、《春秋》等古代文献曾经孔子修订整理,被后世儒家奉为经典,实际上都是一些古代政治文献,所谓“皆为政典”。由此可知(     
A.儒家思想强调治国之道B.孔子创立儒家经典文献
C.中华文化表现出连续性D.儒学是传统文化的核心
2023-07-06更新 | 37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诸暨市海亮艺术中学2023届高三6月选考模拟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汉代史学家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中谈及某一学派,“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法无法,因时为业。有度无度,因物与合。故曰“圣人不朽,时变是守。虚者道之常也,因者君之纲也'。”下列言论出自该学派的是(     
A.“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B.“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C.“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D.“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6 . 汉晋时期有多种文本记载,帝尧之时,“天下太和,百姓无事”。有老者“击壤”而戏,围观者称颂帝尧。老者歌云:“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地而食,帝何德于我哉!”上述记载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最接近(       
A.孔子B.老子C.韩非D.墨子
2022-06-16更新 | 12156次组卷 | 76卷引用: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重组卷01(浙江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出自《道德经》第四十二章(照《淮南子》的解释,“二”是“阴阳”,三是“阴阳合和”),此句蕴含的思想包括
①“道”是世界的根本   ②“齐物”
③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④“无为而治”
A.①B.①③C.②③D.①④
2022-05-29更新 | 296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2022届高三5月第三次选考科目适应性训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8 . 儒家思想体系所包含的优秀思想不包括
A.以德治国B.依法治国C.轻徭薄赋D.和谐社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据《道德经》记载:“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据此可知,老子
A.强调朴素辩证思想B.提倡生命权利至上
C.主张积极追名逐利D.呼吁无为而治理念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春秋时期某思想家强调“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下列言论同样出自该思想家的是
A.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B.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C.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D.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
2020-05-26更新 | 127次组卷 | 3卷引用:2020届浙江省高三1月选考科目考试历史方向性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