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先秦某思想家认为“以厚葬久丧者为政,国家必贫,人民必寡,刑政必乱。”下列言论与该思想学派一致的是
A.兼相爱,交相利B.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C.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D.克己复礼为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墨子,尚贤下》指出:“今王公大人,其所富,其所贵,皆王公大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也。今王公大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焉故必知哉!若不知,使治其国家,则其国家之乱可得而知也”。基于此,墨家思想主张
A.“兼相爱,交相利”以构建安定社会B.倡导“非攻”,身体力行反对侵略战争
C.反对贵族庸才治理国家,主张“尚贤”D.秉承“节俭节用”原则,过朴实生活
3 . 儒家崇尚知仁行义的谦谦“君子”;墨家推崇分人以财、助人以力的“兼士”;法家则以循名责实、公正无私的“铁腕”实行者为道德极峰。这说明先秦士子
A.提倡政治参与意识
B.注重个人道德修养
C.主张规范伦理道德
D.讲究胸怀宽容博大
2017-10-19更新 | 351次组卷 | 30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4 .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中,能反映墨家思想的是
A.“无为”B.“仁政”C.“尚贤”D.“法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有“举贤才”之语,韩非有“因能授官”之说,墨子称“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他们的主张
A.体现了百家思想的融合B.反映了平民的政治诉求
C.否定宗法官僚世袭制度D.导致了大量人才的涌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有“举贤才”之语,韩非子有“因能授官”之说,墨子称“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他们主张
A.通过选官实现平等B.选官路径推崇荐举
C.按照才能选拔官吏D.选官对象普及百姓
2016-11-27更新 | 429次组卷 | 31卷引用:2015届江苏省徐州连云港宿迁三市高三三模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荀子主张“天下无二道,圣人无二心”;韩非手提出“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墨子倡导“治天下之国若治一家”“一同天下之义”。这些言论
A.顺应了历史发展的统一趋势B.有利于缓和当时的社会矛盾
C.体现了各派思想的相互接纳D.表达了以民为本的政治主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有学者认为,如果说孔子主张“保守”,那么先秦诸子不“保守”的就极少。如果说到“消极”,孔孟大儒的消极因素更多。如果说到“专制”,孔子、墨子、孟子、荀子等都符合。这说明(     
A.思想一统趋势已经出现B.固化价值判断影响历史理解
C.诸子百家互相交流借鉴D.专制集权理论成为普遍共识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孔子很重视周礼,把西周看作是理想的时代,尽管他对于旧制度认为应该有损有益。在他看来,作为贵族行动规范的礼.不应该仅是一种形式,最重要的是礼跟仁的结合。如果离开了仁,礼就没有意义了。所谓的仁就是“爱人”,是贵族才能具备的一种品德。

孔子周游列国,受到各国的款待,但他没有得到亲自检验自己政治理想的机会。面对当时的实际,墨家要求“官无常贵,民无终贱”,反对当时君主和贵族的奢侈无度,以“去无用之费”。墨家还竭力宣扬天下如能“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由此出发,墨家反对当时以强欺弱的残酷战争。

——摘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与墨家在稳定社会秩序方面的主张,并加以简要评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孟子·膝文公上》载:滕文公问为国。孟子曰:“民事不可缓也”;墨子说:“民有三患: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这反映出当时
A.以民为本的人文思想B.儒家的统治权威受到挑战
C.儒家和墨家的主张混同D.诸子百家的争鸣日趋激烈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