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动荡与巨变之中,兼并战争、制度变革和思想学术的繁荣,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书上记载,春秋时期,人们已经用铁农具来耕种土地。在湖南、河南、江苏等地的春秋墓葬中,发掘出一批铁农具。此外,至迟在春秋末年,人们已经使用牛来耕地。
(齐国)一女必有一针-刀....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古代一种大锄)

(1)从材料一中你可以获取哪些历史信息?

材料二   七国乃是以春秋时代许多战争而产生的集权国家,已不是原来的封建诸侯国。这些集权国家的政权在官僚士大夫之手而不在封建贵族之手。一些国君意识到,要想比对手在王位上坐得更久,就不能让地方封建领主继续分享他的权威。领地不能再作为封邑在亲属和公子之间进行分封。春秋末年,普遍的做法是任命地方官来管理各个地区。许倬云(历史学家)先生将这种国家称之为“新型国家”。


(2)依据材料二,借助表格内容提示,概括战国“新型国家”的主要特征。
内容春秋及以前战国
治理国家分权治理
官员产生贵族世袭
地方管理分封诸侯③设置郡县

材料三   先秦时期,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两千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材料四   先秦诸子百家的部分主张

老子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来源,其思想包含了朴素辩证法思想;

孔子:思想核心是“仁”,即“仁者爱人”:提出为政以德;

孟子:提出“仁政”道德标准;提出“舍生职义”的思想;

庄子:主张人应顺应自然的本性;

韩非:主张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倡导变法革新的思想。


(3)参照示例,先从材料三中选取任意一个观点(道家除外),然后从材料四中选择对应的史实加以印证。请举一位同孟子同时代的同一流派的思想家,并说出其主要思想。
学派观点史实
示例:道家道家学说构成了两千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道”是天地万物的来源,包含了朴素辩证法思想

2020-12-05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金清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轴心时代思想家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他的著作《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认为,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至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在轴心时代里,古希腊、以色列、中国和印度的古代文化都发生了“终极关怀的觉醒”,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如中国的孔子、老子、韩非,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色列的犹太教先知,古印度的悉达多等。他们的思想,成为了两千多年来,历史之轮围绕着旋转的轴心。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

主张人物
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也,而用其不得为非也。
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人主自用其刑、德,则群臣畏其威而归其利矣。
别人为食而生存,我为生存而食。
唯有理智最为可贵。
苏格拉底
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
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
亚里士多德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弊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民之难治,以其知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当仁,不让于师。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诸行无常,诸法无我,诸受是苦,一切法空,涅盘寂静


(1)请在下面空格处填上与其思想主张相对应的人名(前言所提及者)。
                                
(2)比较①②③三位思想家表格内的主张,再联系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学说出现的背景。
3 . 某校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过程中,有一学习小组整理制作了下面这个表格。 据此推知,他们共同的出发点是
人物作为
孔子周游列国,宣扬德治
孟子游说诸侯,施行仁政
墨子聚众讲学,抨击暴政
韩非子著书立说,开创法家
孙武远涉吴国,大展治军之才

A.顺应变革潮流,厚古薄今B.铲除周制弊端,加强集权
C.出谋划策,改善君王统治D.辅佐各国诸侯,富国强兵
4 . 历史学习应弄清楚历史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下表中历史因果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选项
A中古时代市民阶层的兴起话本、杂剧、小说、皮黄等艺术发展
B明中后期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日受值
C政治黑暗、伪善流行、理学支离致良知、内心自省、知行合一的提出
D诸子百家无所不晓,九流三教无所不通学术下移、私学兴盛、学在民间

A.AB.BC.CD.D
2021-06-05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蒲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为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著作的相关记述。据此可知,当时
记述出处
故道大,天大,地大,入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道德经》
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周易大传》
樊迟问仁。子日:“爱人。”暖楚。子退朝,日:“伤人乎?”不问马。《论语・颜渊》
A.民本思想得到传承与发展B.人的地位和作用受到关注
C.儒家道统思想被普遍接受D.诸子思想出现了融合倾向
6 . 下表是春秋战国时期道、儒、法部分思想家对“天道"与“人道”的相关认识。

由此可见
A.天道与人道的关系主要表现为相互对立
B.诸子思想具有同源异流特征
C.人道是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工具和手段
D.天道更侧重人的主观能动性
2020-09-01更新 | 13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入学摸底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表为古代关于诸子百家起源分类的两种学说。对表中信息解读合理的是
学说出处内容简介
“六经”说《庄子·天下》诸子百家虽各有短长,但“合其要归,亦‘六经’之支与流裔”。即诸子百家的要旨都是由“六经”演变出来的
“王官”说《汉书·艺文志》王官掌管“六经”。儒家出于司徒之官,道家出于吏官,法家出于理官,墨家出于清庙之守,杂家出于议官,农家出于农稷之官……

A.“王官”说与“六经”说具有相通之处
B.两种学说都揭示了诸子学说真谛
C.诸子思想在融合中逐步发展与完善
D.诸子学说旨在维护统治阶级利益
8 . 下表为先秦时期部分思想家的观点:

这反映出先秦思想家
A.对发展社会生产的高度重视B.对统治集团贪欲无度的批判
C.对社会矛盾成因的深入剖析D.对春秋战国兼并战争的抨击
2021-01-18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养正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选考)
9 . 下表反映出春秋战国的时代主题是
A.重建政治秩序B.变革政治制度
C.发扬民本思想D.构建官僚政治
10 . 下表是刘向对先秦部分学派源流的考证。这可用来说明先秦诸子思想
诸子百家儒家法家名家纵横家农家
源流盖出于司徒之官盖出于理官盖出于礼官盖出于行人之官盖出于农稷之官

A.深受小农经济的影响B.对政治活动的影响较大
C.与政治联系比较密切D.源于社会生活发展需要
2020-10-10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南州2020-2021学年高二9月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