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 道试题
1 . 春秋时期成书的《国语》主要记载各国公卿之“语”,而战国时期的《战国策》则主要记载游士之“策”。这种变化说明
A.史书体例有所创新B.新式选官制度建立
C.社会阶层发生变动D.统一历史趋势显现
2 . 交往是古今中外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老(尊敬)吾老以及人之老,幼(爱护)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

虽(即使)有贤君,不爱无功之臣;虽有慈父,不爱无益之子。

——《墨子·亲士》


(1)依据材料一,指出孟子与墨子人际交往原则的不同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二者不同主张的原因。

材料二   晚清外交机构表

机构名称设立时间机构职能
南洋大臣1844年由两广总督兼任,专管中国南部沿海通商口岸交涉、通商、海防等事务。
总理衙门1861年清朝中央机构,掌管与外国有关系的一切事务,如签订条约、通商往来、修筑铁路、修造轮船、购买外国机器、架设电线、派遣留学生、兴办新式学堂等等。
北洋大臣1870年由直隶总督兼任,管理直隶(今河北)山东、奉天(今辽宁)三省通商、洋务,办理有关外交、海防、关税及官办军事工业等事宜。
外务部1901年清朝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专门办理与列强的外交。“班列六部之前”。同时,陆续增设了商部、学部、实业部、铁路局、陆军部、海军部等机构来行使原总理衙门的部分职权。


(2)阅读材料二,指出晚清外交机构的发展演变趋势。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影响晚清外交机构变化的历史因素。
2020-03-12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桂林市桂林中学2015届高三8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3 . 春秋时期,代表社会各个阶级、阶层利益的诸子百家,纷纷提出各自的主张,围绕如何对待传统文化问题而进行了思想交锋,儒、法两大思想流派旗鼓相当,应者云集,成为显学。材料反映出(     
A.春秋时期文化出现下移趋势B.儒法两派符合当时统治者需求
C.春秋时期诸子百家针锋相对D.儒学形成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2021-10-25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清蒲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系辞传》中的“天下--致面百虑,殊途而同归”与《中庸》里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体现了
A.“百家争鸣”格局B.思想领域呈现融合统一趋势
C.“天下合归于儒”D.世间万物发展中的相生相克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战国时期,墨家将孔子塑造成乱贼形象,道家学派在《庄子》中发挥想象将孔子描绘成道家代言人,法家学派在《韩非子》中将孔子法家化。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战国时期思想界出现了统一趋势B.儒家思想受到人们普遍认可
C.孔子思想与各派学说有交叉之处D.战国时期思想环境相对自由
2021-09-09更新 | 1302次组卷 | 42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安平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主张“仁”和“礼”,法家强调“法”和“刑”,老子强调“无为而治”,墨子主张“兼爱”(即无差别的爱)“非攻”和“尚贤”,这些学派的共同之处是
A.都注重探讨社会秩序维护B.都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
C.都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趋势D.都主张“礼”、“法”并用
7 . 在战国时期的思想发展中,并存着分化和统一的趋势。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不同思想间的融合不可避免地发生了。这既是思想发展本身的内在规律使然,也和政治因素有重要的关联。例如荀子,他认为诸子等各有所见,但每个人反而都被自身的所见蒙蔽,因此不能见到别人之所见。譬如他批评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但却吸收庄子和道家的天论,而发展出“天人之分”的学说。另如杂家,“兼儒墨,合名法”,用拼凑式的做法把各家思想综合起来。杂家的作品并不是出于学者的设计,而是政治家的安排,贵族们搜集整理各家各派的思想,以备不时之需。战国中后期思想领域的这些趋势,为汉初的思想融合以及意识形态的最终确立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摘编自王博《奠基与经典:先秦的精神文明》


完成下列要求: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战国时期的思想发展的趋势写一篇小论文,并从成因和影响两方面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300字左右)
2020-12-09更新 | 14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8 . 战国后期,墨家向儒者学习,老庄、申韩学术有互通之处……调和折衷之思潮逐渐成熟。杂家《吕氏春秋》之编纂可视为先秦思潮发展的结局。这种思想局面反映了
A.政治统一的趋势日益明显B.百家争鸣开始出现
C.奴隶制经济得到迅速发展D.宗法分封走向崩溃
2020-12-22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成书于战国末期的《吕氏春秋》,用拼凑式的做法把诸子百家思想综合起来,并不追求一个内在的思想系统,成为“兼儒墨,合名法”“于百家这道无不贯通”的“杂家”代表作。这
A.反映了学术创新的停滞B.重振了百家争鸣的气象
C.体现了政治统一的趋势D.阻碍了社会经济的转型
2020-06-11更新 | 522次组卷 | 18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2020届第三次诊断性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10 . 战国末期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门客编纂的《吕氏春秋》被后世视为杂家的代表著作,此书尊崇道家,融合儒、墨、法、兵众家长处,形成了一套治国方略。杂家的出现实质上反映了
A.政治走向统一的趋势B.政府重视文化的态度
C.思想相互融合的景象D.经济实现转型的现实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