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6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春秋时期的铁质农具                                   楚王问鼎

材料2:



             鲁壁   《春秋繁露》   《 四书章句集注》 顾炎武(1613—1682)

材料3:2011年9月27日晚,2011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在孔子故里山东曲阜杏坛剧场拉开帷幕。开幕式上演了《大哉孔子》,演出以“儒济天下,和宁四方”为主题。整场演出由序——你是一团遥远的火、礼乐篇、仁爱篇、大同篇和尾声-一千年孔子五个部分组成。在祭孔大典上,还颁发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孔子教育奖”。据悉,孔子文化节以私扬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为主旨,彰显儒家思想生生不息的魅力,呼唤中华儿女强烈的民族认同感与文化归属感,促进人类不同文明之间的理解与信任,共建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1)根据材料1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思想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2中四幅图片的顺序,说明古代儒家思想发展演变的四个阶段。                                                                                                                                                                                 
(3)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历经2000多年,虽多次经受冲击,但流传至今。试分析其原因。
(4)根据材料3和所学知识,指出孔子思想的主要内容。据此分析今天大力弘扬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2019-10-13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州泸源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孔子主张“仁者爱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这些主张产生的共同的社会背景是(     
A.奴隶制度全面崩溃B.百家争鸣趋于合流
C.社会动荡矛盾尖锐D.封建制度最终确立
3 . 据史料记载,当时周天子尸位素餐,列国各行其是,“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于是百家诸说容易在列国诸侯中找到热心的拥护者和实践者,正如荀子所说:“诸侯异政,百家异说,则必或是或非,或治或乱”。由此可知,百家争鸣产生的背景是
A.士阶层社会地位逐渐凸显B.文化下移引发官学衰废
C.政治多元化下的现实需要D.学在民间已成蔚然风气
2020-12-05更新 | 414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稷山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这一时期诸民族创造的山烂文化决定着其日后的文化走向。侯外庐在《中国思想史纲》中提到:“‘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文化繁荣的鼎盛时代。诸子学说的不少命题成为后代学说的萌芽形态,后来的学者大都从这里吸取思想材料或理论形式,进行改造和发展的工作。”


请结和所学知识,写一篇关于“百家争鸣”的短文。
内容包括(1)“百家争鸣”局面时现的历史背景。(2)“百家争鸣”的概况(诸子百家的主要流派、代表人物及其主张)。(3)“百家争鸣”的重要意义。
写作要求(1)以文章形式呈现,自拟一个与“百家争鸣”相关的题目。(2)内容全面,逻辑严谨,过渡自然,字迹工整。
2020-11-04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育萃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范文澜的《中国通史》记载:“……西周宗族制度,到东周时期发生了比较剧烈的破坏。东周大小宗族间展开了长期的兼并战争,许多国家和采邑灭亡了,原来的经济基础变化了。……”由此可知,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背景是
A.社会经济和文化得到发展B.阶级关系出现了新的大变化
C.分封制和井田制逐渐瓦解D.华夏族与周边族群日趋融合
2020-11-25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明法者强,慢法者弱。”


概括材料中的三种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主张出现的政治经济背景。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庄子的无为政治思想承传于老子,“无为而无不为”。庄子和老子都主张无为而治。老子所讲的“无为”主要是个政治概念,引申为一种治国之术,主张统治者不妄为,不扰民,清静自然。到了庄子,无为思想则以自然性和超自然性为主要特色,“无为”思 想渐渐脱去它的治世之义,演绎为一种无为适性的隐逸思想。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老庄的“无为思想”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老庄的“无为思想”对当时的社会发展起到的作用。
2020-11-04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9 .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拥有丰富而珍贵的思想文化遗产,为充实人类思想宝库作出了卓越的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374年,稷下学宫产生于中国战国时代的齐国故都临淄,由齐国国君创办,存续150余年。临淄是中国当时最大的都会城市之一,城中有冶铜、制钱、漆器、丝织等诸多手工业工坊。而稷下学宫则成为各种学术流派的集聚之地,……稷下诸子中,稷下黄老之“道”、孟子的“仁政”主张、荀子的“隆礼近法”思想等都是在实现哲学突破的同时,对新的治国理念和统一天下之术的探索与论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稷下学宫出现的历史背景。

材料二   中国古代学者关注天下兴亡与国家盛衰,追求在现实社会中建功立业。他们以学术研究为国家与社会服务,不作为学术而学术的纯理论研究。儒家总结上古圣人施政安民的理念,揭示“先王得位行道,经纬世宙之迹,而非托于空言”,成为学者从盛衰兴亡中探讨治国之道,实现经世致用的思想渊源。他们根据时代环境与社会现实的需要,针对治国兴邦的各种问题展开研究,以是否有益于世作为价值判断的标准,反映崇尚实际、注重实效的实用理性。

——摘编自庞天佑《论儒家思想与中国古代学者的人文精神》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特点。
2020-10-11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学生问:“舜做了天子后,假如其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呢?”孟子回答:

“抓起来就行了。”学生又问:“难道舜不阻止法官吗?”孟子说:“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学生问:“那舜又该怎么办呢?”孟子说:“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然后偷偷地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

——据《孟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子的法制观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孟子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历史价值。
2020-10-21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南开为明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