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四家在争辩中相互吸收、渗透,发展了相互联结的一面。而这主要是由它们是同一族类的文化以及他们学说中都关注现实的社会人生问题所决定的。……政治主张泾渭分明的儒法两家,却在主张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和等级制问题上不谋而合。在人生理想和处世态度方面,儒、墨、法各执一端,却又都主张积极进取,有所作为。

——摘编自李宗桂著《中国文化导论》


(1)材料一中儒法两家“政治上泾渭分明,处世态度上各执一端”的表现有哪些?

材料二   《诸子百家关系图》。


——摘自《世界:一部历史》


(2)上述材料体现了战国时期思想文化领域的什么特征?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呈现上述特征的原因。
2021-01-06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文明社会的历史如果从夏朝算起,到战国时期已近两千年……沉积和发展了两千多年后,内在的压力已足够大,加上适当的外部条件,就出现了春秋战国时的文化大喷发,思想大爆炸,造成了中国思想史上的黄金时代。

——摘编自王磊《一个黄金时代的形成与终结对战国百家争鸣现象的一—种解读》


(1)材料一中的“文化大喷发,思想大爆炸”是指什么历史现象?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重要意义。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图1与图2所反映的思想解放运动的名称。

材料三   一部中国近代文化史,就是一部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冲突交汇的历史,就是传统文化在西方近代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下,向近代文化过渡转变的历史。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3)在“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冲突交汇”的过程中,近代前期先进的中国人作了哪些有益的探索?
2020-12-10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2018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4 . 从西周到战国,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思想领域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变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鲁教版《中国历史》

材料四   2018年8月21日,在一列从济南开往北京的高铁上,一名乘客霸占他人座位,并一“站不起来”为由拒绝回到自己座位,“霸座”事件一曝光,就引发舆论的高度关注。有学者指出,“霸座”行为既是侵占别人权益的道德问题,也是扰乱公共秩序的治安问题。


(1)观察材料一中的地图,图一主要体现了我国古代的什么政治制度?图二反映出当时社会出现了什么现象?这一现象的出现产生了什么历史影响?
(2)依据材料二中图三和图四说明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导致了社会上哪些新兴阶级的出现?
(3)材料三中的“百家争鸣”和材料一、二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结合秦汉两朝的相关史实,说明“百家争鸣”对后世所产生的社会影响。
(4)根据材料四并运用所学诸子百家思想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霸座问题的看法,并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2020-10-13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历史对比研究是历史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东西方古代思想源头的对比

材料一   


战国稷下争鸣图雅典学园

(二)近代西学东渐与西学原著的对比

中国近代思想家严复将赫胥黎的作品译成中文发表。以下两栏材料,分别选自赫胥黎原著直译本与严复译本大致对应的段落。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两幅图片描绘的场景反映了什么相同的社会氛围?假设他们此时都在关注“人与社会”关系问题,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东西方思想家会有怎样不同的思考?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严复译本(包括按语)与赫胥黎原著的内容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严复译本出现的主要原因。
2021-08-25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资阳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图1、图2、图3是中国古代思想发展的三个历史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1                                                       图2
   
图3
请回答:
(1)图1是中国古代哪个历史时期?根据图1概括该时期思想发展状况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2)分析图3和图2之间学术思想有何关联,并说明这一关联折射出了怎样的社会变化。
(3)儒家思想传承数千年,保持了长久的生命力。探究其主要原因。
7 . 从西周到战国,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思想领域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变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1)观察材料一中的地图,图一主要体现了我国古代的什么政治制度?图二反映出当时社会出现了什么现象?这一现象的出现产生了什么历史影响?
(2)依据材料二中图三和图四说明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
(3)结合秦汉两朝的相关史实,说明“百家争鸣”对后世所产生的社会影响。
9 .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动荡与巨变之中,兼并战争、制度变革和思想学术的繁荣,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书上记载,春秋时期,人们已经用铁农具来耕种土地。在湖南、河南、江苏等地的春秋墓葬中,发掘出一批铁农具。此外,至迟在春秋末年,人们已经使用牛来耕地。
(齐国)一女必有一针-刀....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古代一种大锄)

(1)从材料一中你可以获取哪些历史信息?

材料二   七国乃是以春秋时代许多战争而产生的集权国家,已不是原来的封建诸侯国。这些集权国家的政权在官僚士大夫之手而不在封建贵族之手。一些国君意识到,要想比对手在王位上坐得更久,就不能让地方封建领主继续分享他的权威。领地不能再作为封邑在亲属和公子之间进行分封。春秋末年,普遍的做法是任命地方官来管理各个地区。许倬云(历史学家)先生将这种国家称之为“新型国家”。


(2)依据材料二,借助表格内容提示,概括战国“新型国家”的主要特征。
内容春秋及以前战国
治理国家分权治理
官员产生贵族世袭
地方管理分封诸侯③设置郡县

材料三   先秦时期,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两千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材料四   先秦诸子百家的部分主张

老子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来源,其思想包含了朴素辩证法思想;

孔子:思想核心是“仁”,即“仁者爱人”:提出为政以德;

孟子:提出“仁政”道德标准;提出“舍生职义”的思想;

庄子:主张人应顺应自然的本性;

韩非:主张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倡导变法革新的思想。


(3)参照示例,先从材料三中选取任意一个观点(道家除外),然后从材料四中选择对应的史实加以印证。请举一位同孟子同时代的同一流派的思想家,并说出其主要思想。
学派观点史实
示例:道家道家学说构成了两千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道”是天地万物的来源,包含了朴素辩证法思想

2020-12-05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金清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下列史实际能够说明这一论断的是
①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
②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③此后中国两千多年的思想文化,大都可以从诸子百家中找到源头
④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