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7 道试题

1 . 《孟子·梁惠王上》中说:“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段话体现的思想是(       

A.轻徭薄赋B.礼乐仁政C.以民为本D.重农抑商
2024-04-01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2 . 儒家与墨家的言论(节选)

言论

出处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论语》

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是以仁者非之。既以非之,何以易之?子墨子言曰:“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

《墨子》

上表体现出儒墨两家主张的共同点是(       
A.用忠君理念推进国家治理B.借兼爱思想减少各国争端
C.以道德自律促进社会和谐D.因社会动荡同情平民阶层
2024-03-30更新 | 277次组卷 | 9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3 . 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大放异彩,成为中国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下列关于先秦思想表述正确的是 (     
A.百家争鸣是社会大变革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
B.墨家和法家学派,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C.孔子主张恢复西周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体现了中央集权的政治思想
D.在人性观上,孟子认为人性恶,荀子认为人性善
2024-03-30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精诚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内在思想源泉和精神动力。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化在思想领域内的反映,这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源头活水”的是(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C.刑过不避大夫,赏善不遗匹夫D.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

5 . 战国时期某思想家是典型的现世实用主义者。他看到了儒家既不信鬼神又要重视祭器的矛盾,批评儒家过于注重形式。该思想家认为繁文缛节不利于繁庶人口,音乐不能生产财富只能耗费财富。该思想家是(       

A.孟子B.庄子C.墨子D.韩非子
2024-03-29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2024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在君臣孰劳问题上,慎子主张:“君臣之道,臣事事而君无事,君逸乐而臣任劳。臣尽智力以善其事,而君无与焉,仰成而已。”韩非子认为“臣有其劳,君有其成功”,方可谓“贤主之经”。这表明二者(       
A.政治出身的相似B.等级观念的差异C.治国理念的相通D.学术观点的分歧
2024-03-29更新 | 616次组卷 | 9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7 .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下列主张与之同属一个学派的是(     

A.“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B.“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
C.“选择天下贤良、圣知、辩慧之人,立以为天子”
D.“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无挂碍。”
2024-03-28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荀子主张“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这反映其思想特点是(     

A.尊君重道B.尊法敬天C.尚同尚贤D.礼法兼施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邹衍先后游历魏、赵、燕等国,宣传其思想,“适梁,患王郊迎,执宾主之礼。适赵,平原君侧行撤席。如燕,昭王拥彗先驱,身亲往师之”。这表明(     
A.国君认同敬天保民的思想B.天人感应成为主流观念
C.五行学说蕴含变革合理性D.社会转型呼唤集权体制
2024·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战国某思想家说:“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人和禽兽的差异就那么一点儿,老百姓丢弃它,君子保存了它)。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这一言论(     
A.体现了儒家对人性的思考B.强调教化在治国中的作用
C.指出了得民心的为政策略D.迎合了大变革的时代需求
2024-03-27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猜题卷(四)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