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秦始皇“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体现了秦朝(     
A.皇位世袭B.皇权至上C.中央集权D.政治腐朽
2022-12-06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锦州市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周朝时确立了谥号制度,对君主和大臣的一生给予盖棺定论的评价。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因“谥号”的定夺将形成“子议父、臣议君”的局面,而废除谥法。秦始皇的这一做法体现了(     
A.文化统一B.以法治国C.皇位世袭D.皇帝独尊
2022-11-16更新 | 233次组卷 | 16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后,不断完善名号制度,将华美的词语加在自身及其亲属头上,如追尊自己的父亲为“太上皇”,母亲为“皇太后”,姐妹为“长公主”,其子为“皇太子”“皇子”等。名号制度的不断完善旨在(     
A.证明皇权来源的合法性B.维护皇权的至高地位
C.论证君权神授的合理性D.推动权力向中央集中
2022-08-05更新 | 2546次组卷 | 31卷引用:辽宁省本溪市本溪县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学者论皇权与相权的关系:秦朝在皇帝之下设中央机构,以协助皇帝领导全国,处理庶政……三公和九卿以及列卿等,大事总汇于丞相,最后请皇帝裁决。说明秦朝实行“帝国体制”的主要特点是(     
A.权力相互制衡B.丞相专权C.皇权至高无上D.集体决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在文书用印方面做出规定:惟天子之印称“至”,且完全由玉制成;百官的印章统称为“印”或“章”,由铜料或木头制成。这一规制意在
A.巩固国家统一B.加强文书管理C.凸显皇权独尊D.节约行政成本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秦始皇宣布:“八合之内,皇帝之土,人迹所至,无不臣者。皇帝作始,端平法度,万物之纪。”这体现出的制度特征是(     
A.皇位世袭B.天命神授
C.皇权至上D.以法治国
2023-03-15更新 | 213次组卷 | 19卷引用:【市级联考】辽宁省凌源市高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抽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秦王嬴政决定自己的称号为始皇帝,他的子孙继承帝位的称二世皇帝、三世皇帝。他还规定了皇帝的命令及皇帝自称的专门用语,不准别人使用。其意在
A.确立皇权至高无上B.保证政权长治久安
C.树立王位继承规范D.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从秦至清,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本质上反映了
A.皇权至高无上B.君主权力受到挑战
C.中央集权体制破坏D.君主专制被推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秦始皇的父亲去世后,按周代谥法被追封为庄襄王。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以“子议父”“臣议君”不合理为由,废除了法。秦始皇此举意在
A.维护皇权尊严B.弘扬儒家思想
C.废除宗法制度D.取消分封制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秦始皇确立皇帝制度后,只有具备一定身份等级的大臣和贵族才可以当面向皇帝反馈情况回答咨询或请示皇命,即使有上奏资格的官署或官员也只能通过规定渠道呈递文书,请皇帝裁定审批。这一措施
A.受到先秦官僚制的影响B.旨在维护皇帝至上权威
C.规范了地方官员的行为D.限定了呈递文书的内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