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有学者认为,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最独特之处在于,我们是唯一保持了两千年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国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韩非子·物权》

“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韩非子·有度》

材料二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秦始皇本纪》


(1)依据材料一,概括韩非子的基本主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归纳秦朝防止地方割据的主要措施。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论述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作用。
2 . 【历史遗迹】

材料一   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部分文化情况简表

仰韶文化

红山文化

良渚文化

龙山文化

齐家文化

时间跨度

距今

7000-5000年

距今

6000-5000年

距今

5300-4300年

距今

4500-4000年

距今

4200-3600年

特色文物

彩陶盆

玉龙

玉琮

蛋壳黑陶杯

铜镜

分布范围

黄河中游

辽河上游

长江下游

黄河中下游

黄河上游

材料二

部分铭文释意:“在四月丁未这一天,周康王对宜地进行占卜之后,命令虞侯矢(cè)说:把你迁到宜地,赐给你好酒一卣、圭宜侯夨簋瓒一陈…赐给你土地和人口。”

材料三


  部分内容释意:“秦始皇二十七年二月,洞庭郡政府下达到所辖各县的政令文书,由各县负责传达到有关官吏与部门,并里耶秦简予以执行……”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发展的特点。
(2)分别指出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的政治制度,并简述其作用。
3 . 民主与法治逐渐代替专制与人治是人类社会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灭六国,天下复归一统,但那时的政府体制,已远非古代贵族政府可比。如为相者,前有吕不韦,乃赵国人。后有李斯,乃楚国人。为将者有蒙恬,其祖父骜,为齐国人。自骜至恬,已三世为秦将。当时东方列国游士,在秦政府中服务者,尚不计其数。而秦廷亦不再封建。此乃自孔子以来,由士来领导政治的一项理想,至是已确切完成。

——钱穆《国史新论》


(1)据材料指出钱穆的主要观点及主要依据。(不得照抄原文)。

材料二   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贵族垄断,选官看重门第。隋文帝即位以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查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分科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唐太宗时期,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使“天下英雄入吾彀中”。武则天统治时期,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概括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期,选官标准的变化。

材料三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

——摘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据材料概括《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的基本原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意义。

材料四   



1954年发行的邮票

323日,宪法起草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会后,在北京和全国各大城市组织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方面的代表人物共8000人,用两个多月的时间对这个初稿进行了认真的讨论。614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三十次会议,讨论宪法草案,并决定将这个草案交付全国人民讨论……宪法起草委员会对原来的草案再度作了修改,并经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讨论通过,这才提交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

——刘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历史足迹》


(4)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50年代我国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的主要成果,并简析其历史意义。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以“封建”与“郡县”为历史性标识的两种政治体制,其间的重大区别,今人据以判断的视域自然要比古人宽阔得多。萧公权先生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中概括为两项,言简意赅:“秦灭六国为吾国政治史上空前之巨变。政制则由分割之封建而归于统一之郡县,政体则由贵族之分权而改为君主之专制。”第二项之中,实还包含有另一要项,即赵翼在《廿二史记》借“汉初布衣将相之局”所申述的由“世侯世卿”,改为中央政府任免的“流官制”。

——摘编自王家范《重评明末“封建与郡县之辨”》

材料二   在西周的存续期间,对东南西北四个方位都采取了有效的统治政策。如对西部管理贯穿西周统治始终,早在周文王的时候,通过“伐犬戎”“克密”“伐崇”基本扫除了西部的不稳定因素,并通过分封将这些地区纳入西周的统一之下。汉初在政治体制上部分地继承了秦朝的郡县制,但面对当时形势,又不得不重拾分封制。回顾汉初半个世纪的历史,即从公元前202年汉朝初立到公元前154年平定“七国之乱”,汉王朝一直为分封制所困扰,正如当代文学家吕思勉说:“封建者,过时之制也。汉初用之,虽一收夹辅之效,然其势终不可以复行。”

——摘编自尚绪芝《西周、汉初分封制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重要的政治制度,并根据材料概括其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周的分封制与汉初的封国制有何相同。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


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下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秦之所灭都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为天下计,则(郡县制)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

——王夫之《读通鉴论·秦史》

材料三   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出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

——顾炎武《郡县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分析说明周秦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
(2)根据材料二、三,分别概括王夫之、顾炎武对郡县制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郡县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2021-03-10更新 | 17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四校(晋江磁灶中学等)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由于夏、商、西周朝代的共主与各诸侯国都是作为相对独立的政治行为体并列存在,使得该时期的大一统主委体现在土地、民心层面,而秦统一六国则最终实现了制度层面的天下大一统。在此过程中,尽管历次朝代更选都会出现土地及民心层面的天下分裂,但伴随着民族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也使得土地范围从中原地区不断向四方扩展,民心也更加凝聚到对共主的认同上,并在最终经历过春秋战国的重重洗礼之后实现了制度层面上从统一礼仪向建立秦朝中央集权体制的飞跃。

——摘编自王宣华《先秦中原文化区域"大一统"秩序观及当代价值探析》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实行的政治制度,并概括其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先秦至秦朝时期“大一统”内涵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大一统”内涵变化的原因。
2021-02-02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古往今来,各国在国家治理中都很重视制度建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部县官吏统统由享受体禄的职业官僚担任,任免权集中于中央。郡守掌行政,部尉掌军事,郡监御史掌监察,郡县官必须服从朝廷的统一调动。官员调任官职,不得携带旧部属吏。每年正月一“大课”,中央考课郡守,郡守考课县令。

——李治安主编《唐宋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

材料二1688年,(英国)议会两党密谋,共同支持詹姆士二世的女婿、荷兰执政威廉来英国夺取王位,从而实现权力的交接。这是一次妥协的事变。从表面上看,原有的政治制度一点也没有改变,但实质上的变化却是非常大…这以后,国王的权力一点点丢失…流血的革命没有解决问题,非暴力竟将问题解决了

——钱乘旦《社会变革的和平方式:英国的范例》

材料三 在谈到美国政治制度时,人们常常强调它的分权,强调它的联邦制度和它高度的地方自治。……人们常常忘记:美国国父们创造的是一个高度统一又高度集中的国家政权,正如美国官方的说法所言:“他们创立了人类有史以来最复杂的政府组织——在一定界限和明文规定的范围中具有最高权威的政府。”

——钱乘旦《寻找他山的历史》


(1)指出材料一中秦朝实行了什么制度?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朝加强对地方管理的措施。
(2)材料二中“妥协的事变”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后英国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美国在制度建设方面的具体做法。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制度建设的认识。
2021-01-24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柳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材料一 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夹辅成王。成王劳之,而赐之盟,曰:“世世子孙无相害也!”载在盟府,大师职之。

——《左传》

材料二 不过应该注意到,周天子当时并没有真正的统治权,周初万邦并立,周不过只是其中一邦。……天子与诸侯之间,诸侯相互之间,诸侯和卿大夫之间,往往用盟约维持关系。所以我们可以说,周代存在着主权分割现象,却没有形成个人之间的主从关系。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自从秦始皇统一了当时的“天下”,中国即成为一个长期整合的政治体。……中国,作为一个政治单元,能够有长期的凝聚性,固然由于其地理环境自成格局,但也由于国家形态具备一定程度的稳定性。

——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西周分封制的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实行哪些制度促成材料三中国家形态的稳定性优于西周时期。
(3)试评价秦朝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积极影响。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材料二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得也。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三   ....秦统一全国后,建立起比较完整的政治制度,从皇帝及于中央朝廷,从中央朝廷下达到地方政权,形成一个结构严谨、完整的管理体系,并且直接影响以后各朝代的政治制度,从秦到清的政治制度一直是因循渐序地发展的。

——韦庆远、柏桦《中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实行的两大政治制度,并谈谈二者之间的关系。
(2)指出材料二所反映的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制度在 当时的进步性。
(3)综合上述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主要特点。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时,诸侯在自己的封国内掌握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权力,还能在自己的封地内修建城池,征集军队,成为相对独立的政权。

——摘编自阴法鲁等《中国古代文化史》

材料二   从春秋以至战国,诸侯之间相互并吞,大国争霸激烈。这看起来像是由于周室衰微而出现的一种分裂局面,其实正是在这个过程……形成了地区性的统一王国,战国七雄进一步兼并的结果,是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首次统一的秦,汉皇朝。

——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三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议定皇帝尊号,初建封建朝廷之后不久,秦始皇和公卿大臣们便提出了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地方行政机构的问题。

——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政治制度的弊端。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大国争霸”出现的原因及其产生的客观进步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解决“问题”的措施及其特点和成效。
2020-02-20更新 | 168次组卷 | 17卷引用:山东省2019年夏季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