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0 道试题
1 . 经过汉儒加工的“天人感应”理论。以“天道”为基本,使政治理论神学化,使政治管理具有神秘主义色彩。汉儒加工这一理论的主要目的是
A.推进民族共同心理素质形成
B.批评当政者以修正政治失误
C.促进宗法血缘关系更加紧密
D.加强思想控制统一民众意志
2 . 论及汉武帝崇儒的目的,吕思勉先生说:“世谓武帝之崇儒,乃所以便专制,非也……后世儒家之尊君抑臣,岂汉武所能逆睹哉?……崇儒乃当时自然之趋势。”吕思勉意在说明
A.儒学吸收了道家顺其自然的思想B.儒学适应了当时历史发展的需要
C.汉武帝具有超越时代的政治眼光D.汉武帝加强君主专制的政治需要
2020-09-05更新 | 511次组卷 | 25卷引用:内蒙古赤峰市第二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汉武帝“独尊儒术”后形成了德主刑辅、先礼后刑的法律观念。东汉末年,在法律思想上出现了刑、礼比较的争论。曹操不单纯强调刑为先或礼为先,主张“治定之化,以礼为首;拨乱之政,以刑为先”。这反映了东汉末年
A.儒学正统地位发生了动摇B.法律更加注重以人为本
C.儒学哲学化倾向日趋明显D.礼法并施思想有所发展
2020-06-19更新 | 445次组卷 | 26卷引用: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有学者研究发现,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期,在梵文佛经的汉译过程中,中国“孝道”观念被大量人为注入佛经,如汉译《菩萨戒本》云:“孝顺父母、师、僧三宝,孝顺至道之法。”再如佛经《善生经》中的“凡有所为,先白父母”和“父母所为,恭顺不逆”。这主要是因为
A.佛教与儒家思想有共同点B.佛教丰富了儒家思想
C.儒释思想出现融合情况D.儒家思想的影响深远
5 . 汉宣帝曾教训自己的太子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受,何足委任!”由此可以推知当时
A.秦朝部分统治思想得以继承B.黄老之学仍然占据统治地位
C.皇帝背离“独尊儒术”的初衷D.儒学不能顺应汉朝政治需求
2020-05-08更新 | 1082次组卷 | 17卷引用:内蒙古通辽市2020届高三模拟(四)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汉代,儒学抛弃了战国时期孟子的“君轻”论和荀子的“从道不从君”论,代之以法家的“尊君卑臣”论,开始了“外王”对“内圣”的利用与压制。这一转变
A.表明儒法思想开始融合B.加快了儒学的政治化进程
C.根源于佛道思想的冲击D.削弱了儒学伦理的教化作用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汉代确立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非禁止诸子百家在社会上流传,只是确立儒学在官学中的“独尊”地位。儒家之外的诸子百家思想在汉代以后
A.常被儒家借鉴融合于新儒学B.因丧失官学地位而逐渐消亡
C.逐步演化为道教与佛教思想D.推动了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称赞管仲辅佐齐桓公“霸诸侯,一医天下”。孔子企望周之复兴,“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

孟子提出“定于一”,尊新王。“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他希望改朝易姓之后,重现孔子所说“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盛世。

——据《论语》《孟子》

材料二   “万乘之主,有能服术行法……其聚天下不难矣。”

“故治民无常……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

“是故诸侯之博大,实好之害也……万物莫如身之至贵也,位之至尊也,主威之重,主势之隆也。”

——《韩非子》

材料三   董仲舒说:“今汉继秦之后,如朽木粪墙矣,虽欲善治之,亡可奈何……为政而不行,甚者必变而更化之,乃可理也……当更化而不更化,虽有大贤不能善治也。故汉得天下以来,常欲善治而至今不可善治者,失之于当更化而不更化也。”“《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汉书》


(1)依据材料一,指出孔子与孟子主张的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异同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概括韩非子“兼天下”思想的特点。
(3)材料三中,董仲舒看到“至今不可善治”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春秋大一统”。依据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董仲舒“大一统”理论的历史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汉武帝为了表彰儒学,立五经博士,规定中央官学博士弟子名额五十。汉武帝之后博士弟子名额逐渐增加,昭帝时增加到百人,元帝时达千人,成帝时增至三千人,到东汉顺帝时竟然增至三万人。这说明(     
A.民间积极向学之风盛行B.学术平等竞争局面结束
C.儒学社会地位得到提升D.地方教育系统初步建立
2020-03-01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包头市包钢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10 . 公元前 124 年,汉武帝在长安兴办太学,太学的学习科目为“五经”,一律由儒学五经 博士教授,同时下令全国各郡国设置学校。汉武帝的这些措施
A.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B.宣告了“百家争鸣”局面的结束
C.确立了儒学在文化上的主导地位D.推动了儒学走向世俗化和生活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