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6 道试题
1 . “引经决狱”是汉代一种独特的司法审判方式。史料记载:甲无子,拾道旁弃儿乙,养之以为子。及乙长,有罪杀人,以状语甲,甲藏乙。甲当何论?……《春秋》之义,父为子隐,甲宜匿乙而不当坐。这表明汉代
A.律法建设受到冲击B.道德影响法律判决
C.儒学取得正统地位D.宗族血缘逐渐淡化
2021-05-08更新 | 177次组卷 | 18卷引用:江西省宜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汉代文字瓦当多有“无极”二字,如下表。这些瓦当
图片
文字“与天无极”“长生无极”“与华无极”
解释见于宫殿,强调与天感通。见于汉陵,表达对逝者的想念和对祖先永生的祝愿。见于陕西华山宫殿,代表人们对生命延长的向往。

A.体现了隶书的艺术性B.蕴含了天人合一的理念
C.反映了佛教的中国化D.彰显了道家的无为思想
2021-05-02更新 | 156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九江市2021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据史料记载,汉武帝经常更换年号,通常每隔六年或四年即换一个新年号,象征新的开始。王莽代汉,制造大量祥瑞,以证明自己是应天受命的新君,国号也改为“新”。据此可知
A.社会矛盾倒逼政府变革B.君主集权促进思想革新
C.主流观念影响政治行为D.政治权威源于文化演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学术界认为《论语》最初有《古论》《鲁论》《齐论》三个版本,汉魏时期《齐论》失传。汉代海昏侯墓考古发掘出了失传已久的《齐论》竹简;同《鲁论》《古论》相比,一是多了“知道”“问王”两篇,二是章句多于《鲁论》。该发现
A.推动了儒家思想研究的深化B.佐证了秦始皇焚书对文化传承的破坏
C.揭示了汉代儒学独尊的事实D.证实了汉代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差异性
2021-04-09更新 | 114次组卷 | 22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18届高三三轮第二次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雾霾”,雾和霾的组合词,常见于城市。在中国明清时期,北京曾有多次雾霾的记载,明清皇帝极为恐惧,为消除雾霾,曾令文武群臣致斋三日,并禁天下屠宰,以期感动上苍,赐下甘霖,这种行为所反映的思想最早渊源于(  )
A.先秦儒学B.汉代儒学C.宋明理学D.佛教传入
2021-03-23更新 | 249次组卷 | 49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第四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在西汉中期儒家思想取得正统地位后,董仲舒等人提倡“春秋决狱”:凡是法律中没有规定的,司法官就以儒家经义作为裁判的依据;凡是法律条文与儒家经义相违背的,则儒家经义具有高于现行法律的效力。“春秋决狱”有利于( )
A.儒家经典成为国家法律B.扩大儒学影响、维护社会稳定
C.以法入情价值体系构建D.增强法律权威、保证长治久安
2021-03-07更新 | 719次组卷 | 17卷引用: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2021届高三第一次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从汉武帝时代开始,儒学成为五经博士研究与教授的经学;经学特殊地位的确立,显示儒学的官方化得以确立,成为“学而优则仕”的工具。据此可知,汉代经学
A.完全取代了其他学说B.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
C.成为科举考试的依据D.促使儒学走向思辨化
2021-03-07更新 | 261次组卷 | 20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汉赋由于经学笼罩的缘故,硬给自己规定了难以胜任的“讽谏”任务,从而陷入了“讽一而劝百”的尴尬,以致身为汉赋代表作家的扬雄,晚年也认为辞赋乃“童子雕虫篆刻”,无补于规谏,“于是辍不复为”。这主要体现了
A.儒家思想影响汉赋的发展B.文学发展受时代思想束缚
C.儒学思想已取得统治地位D.汉赋已经背离了时代发展
2021-02-09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莲塘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