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汉前期的士人吸收了战国至秦以来先辈们的经验,采用现实主义态度解决现实问题,从而实现了自己的主张。但是在汉武帝时,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成为需要和趋势,士人们除了考虑现实社会建设里出现的矛盾,还需在理论上去解释“皇权至高无上”的合理性。董仲舒中和以往诸子百家对权力和自身主张关系的认识,系统地论述了皇权的合理性。经过董仲舒改造后的儒学上升为官学,自此之后,其他学说逐步淡出了官学教育。

——摘编自臧知非《秦汉史》

材料二   伴随着科举制的发展,两宋之间在地方上逐渐积累起一定数量的士人,并逐渐形成一个重要的社会阶层——士人阶层。士人阶层的身份认同意识逐渐趋同,他们在文化上具有优势地位,自觉以“治天下”为己任,以蒙学、家训开展“训俗”教育,提高了民众的文化水平和识字率;恢复并改革宗族制度,推动了宗族礼制的庶民化;倡导乡约制度,参与乡村治理。宋代士人借助文化的力量融入地方社会,进而形成以士人阶层为中心的“士人社会”。

——摘编自闫爱民《宋代士人群体如何参与地方治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士人阶层形成的原因和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从汉武帝正式设立太学,至西汉末年,太学生达到数千人,东汉时曾达三万余人。学完经考试合格后即可到政府任官。汉代这一举措
A.有利于培养封建官僚B.有利于学术自由发展
C.导致精英教育世俗化D.确立了儒学正统地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据汉代司法规定,如果案件审理中没有成文的明文法律条义,可以直接采用儒家经义作为司法定量判刑的标准。汉代最常引用的儒家经典,主要是最能反映儒家思想的《春秋》。这种现象可用于研究汉代
A.非儒家各学派的消亡B.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
C.儒学地位的上升D.孔子著作遭学者曲解
5 . 世界各国文化大多不乏人文精神,近代西方,人文精神得到进一步彰显。

材料一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具有鲜明的特点,它关注人的生命和尊严,强调社会中个人道德自律。对政权的迎合也表现出强烈的实践性。同时在“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指导下去追求和谐社会的建立。不过也有学者指出,“儒学的人文精神不可避免地带有封建主义烙印,大大损害了儒学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

——摘编自《中西方法治进程中人文基础的差异》

材料二   当民主制度在希腊各邦相继建立后,古希腊公民的个人作用和价值得到完美体现,使人性得到高度尊重,自由成为了古希腊人的追求,这也导致人文主义在古希腊文明中有了生长的土壤。古希腊人可以自由地进行思考,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自由地进行创作。于是,“世界上第一次有了思想自由”。

——摘编自《由古代希腊文化探其人文精神》

材料三   他们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国家对自然经济力量的自由发挥作用不得干涉……在宗教方面,伏尔泰说,“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很可能会变得专横……但是,当有大量的宗教时,大家都能幸福地生活、和睦相处。”在政治方面,卢梭在其主要政治著作《社会契约论》(1762年)一书中说,所有公民在建立一个政府的过程中,把他们的个人意志熔合成一个共同意志,同意接受这共同意志的裁决作为最终的裁决……“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特点及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希腊“人文精神”特点及成因。
(3)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新主张。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以德治国”的政治主张。孔子的思想以“仁”为核心。

材料二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没有认识到儒学的价值,把儒学列为禁绝传播的学说之一。

材料三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异)方,指意不同……诸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董仲舒


(1)根据材料一,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思想主张分别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秦始皇为“把儒学列为禁绝传播的学说之一”采取了什么措施?采取这一措施的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中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什么建议?汉武帝是怎样实施的?
2020-11-21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第二十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汉朝推行“以孝治天下”,对不赡养老人者,要在闹市执行死刑。对父母、祖父母等长辈不敬孝者也判重罪。子女杀戮父母、祖父母者,即使未遂,均判弃市(暴尸街头),殴伤长辈者同样也处弃市。上述史料中所述现象主要反映了汉代司法审判
A.强化君主专制B.渗透儒家伦理C.充满人文色彩D.维护民众利益
2020-11-17更新 | 617次组卷 | 2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对这一思想准确的理解是(     )
A.认为民性本善,君权天授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
C.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D.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020-11-17更新 | 307次组卷 | 96卷引用:2010年湖南省浏阳一中高二上学期学段考试历史卷(文科)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汉武帝从建元五年(前136年)到元光元年(前134年)五月的主要活动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儒术取代黄老之学,成了国家的指导思想;在国立太学中只设儒家《易》《书》《诗》《礼》《春秋》五经博士,其他诸子传记统统罢黜;不断从太学中选拔博士弟子加入官僚集团。上述记载表明﹐汉武帝
A.推行独尊一统的文化政策B.传承先秦教育与用人体制
C.为封建专制提供理论依据D.导致了非儒学学派的消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汉武帝一方面选派董仲舒出任江都易王刘非的国相,让其致力于以德教化民众;另一方面又重用张汤,鼓励其以严刑酷法治理长安。这反映了汉武帝时期
A.法家思想的重新崛起B.君相之间矛盾尖锐
C.封国威胁专制皇权D.儒法思想并行发展
2020-10-24更新 | 124次组卷 | 34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选考)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