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从汉武帝时代开始,儒学成为五经博士研究与教授的经学;经学特殊地位的确立,显示儒学的官方化得以确立,成为“学而优则仕”的工具。据此可知,汉代经学
A.完全取代了其他学说B.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
C.成为科举考试的依据D.促使儒学走向思辨化
2021-03-07更新 | 261次组卷 | 20卷引用: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题
2 . 汉武帝时期的巴蜀地区,除了官学、私学兴起之外,游学也开始兴起。既有司马相如这样文学大家的数次外出游学,也有郡国学的首创者都守文翁多次遣人游学京师,学成归来担任郡学教职。巴蜀游学的兴起反映了
A.巴蜀位置偏僻经济落后B.经济支持下的文化求知
C.郡国学已经在全国兴起D.学习儒学以求谋取官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东汉以后,壁画渐由京师宫廷普及到地方官府和学校,壁画取材广泛,其中涉及历史故事和人物的描绘,多是先贤圣母、孝子烈女、义士侠客。这说明
A.绘画深受社会价值观影响B.壁画已经丧失装饰功能
C.壁画呈现出平民化趋势D.壁画开始与道德教化结合
2021-02-02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汉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设立太学时,只设五经博士,置博士弟子五十名;后来太学中的科目及人数逐渐增多,汉元帝时,博士弟子人数突破了千人;公元1世纪初,甚至达到了上万人。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黄老之学的复兴B.西汉人口的大幅增加
C.城市规划的发展D.独尊儒术政策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如图为西汉时期中央太学博士弟子人数的变化情况统计图,出现如图中曲线走势的主要原因是

A.儒学迎合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B.董仲舒继承并发展了诸子思想
C.汉武帝采取积极有为的统治政策D.儒学开始成为各学派中的显学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根据《汉书》记载,张汤、桑弘羊等法家人物也受到重用。这体现了汉朝
A.思想统一不足以巩固政权B.儒家思想在实践中名存实亡
C.兼采百家之长的治国理念D.治国思想中儒法兼用的特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吕思勉先生说:“诸(子百家)学之未尝废绝,弥可见矣。安得谓一经汉武之表彰罢黜,而百家之学遂微不足道邪?”作者意在强调汉代
A.儒学独尊并非儒学独存B.治国思想因时而变
C.诸子学说都得到了推崇D.百家争鸣时代结束
2021-01-25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历史解释是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评判的能力。基于下列史料可以得出的历史解释是(     )
史料记载出处
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汉书·元帝纪》
君之养民,五教五用马。……民有不循斯教者 ……五刑以加焉朱元璋《大诰·民不知报第三十一》
《大明律例》,一部礼经,礼法立教,出礼入刑。《顾钧集》第5卷
A.统治者治国遵循法律至上的理念B.统治者重视教化的作用
C.伦理纲常为立法基本原则D.统治者礼法结合的治国思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董仲舒按人性把人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占人口多数的“中民”是教育的主要对象。他主张设立各级学校,教授儒家经典,将他们培养为“笃于礼而薄于利”“以天下为忧”的君子。董仲舒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落实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B.使儒家思想成为各级学校教育教学的内容
C.大力践行“重义轻利”的社会价值观念D.倡导“行教化、正万民”,以维护统治
2021-01-13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娄底市春元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据汉代司法规定,如果案件审理中没有成文的明文法律条义,可以直接采用儒家经义作为司法定量判刑的标准。这种现象可用于研究汉代
A.非儒家各学派的消亡B.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
C.儒学地位的上升D.孔子著作遭学者曲解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