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汉武帝一方面选派董仲舒出任江都易王刘非的国相,让其致力于以德教化民众;另一方面又重用张汤,鼓励其以严刑酷法治理长安。这反映了汉武帝时期
A.法家思想的重新崛起B.君相之间矛盾尖锐
C.封国威胁专制皇权D.儒法思想并行发展
2020-10-24更新 | 124次组卷 | 34卷引用:海南华侨中学三亚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文)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2 . 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开始于:
A.春秋
B.战国
C.秦朝
D.汉朝
3 . 中国传统文化虽然从秦汉时期开始形成封建的大一统文化,董仲舒所倡导的“独尊儒术”又把这统一性推向极致,但这并不意味中国传统文化只有单一的内容。材料强调的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的特征是
A.统一性和连续性结合B.变革性和多样性结合
C.多样性和统一性结合D.复杂性和创新性结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汉代,儒学抛弃了战国时期孟子的“君轻”论和荀子的“从道不从君”论,代之以法家的“尊君卑臣”论,开始了“外王”对“内圣”的利用与压制。这一转变
A.表明儒法思想开始融合B.加快了儒学的政治化进程
C.根源于佛道思想的冲击D.削弱了儒学伦理的教化作用
5 . 儒家思想成为古代中国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开始于(        )
A.春秋B.秦朝C.汉朝D.宋朝
6 . 东汉儒生认为:“三纲之义,日为君,月为臣,列星为民也”“君臣之义生于金,父子之仁生于木,兄弟之序生于火”“人头圆法天,足方法地”。其学术思想
A.植根于上古时期的文化传统B.重申了先秦儒家的理想主义
C.开启了哲理思辨化的新儒学D.服务于专制皇权的统治需求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战国时期,商鞅、韩非、李斯等都倡导运用政权力量控制意识形态。这种倡议在统一王朝实践中率先取得突出成效的是
A.孟子提出“仁政”思想B.秦始皇“焚书坑儒”
C.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隋文帝开创科举制
8 . 公元前 124 年,汉武帝在长安兴办太学,太学的学习科目为“五经”,一律由儒学五经 博士教授,同时下令全国各郡国设置学校。汉武帝的这些措施
A.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B.宣告了“百家争鸣”局面的结束
C.确立了儒学在文化上的主导地位D.推动了儒学走向世俗化和生活化
9 . 某同学在做历史课堂笔记时,记录了以下西汉的史实。据此判断他学习的主题是
A.实行郡国并行B.巩固中央集权C.开拓边疆地区D.确立儒学独尊
2020-01-17更新 | 341次组卷 | 23卷引用:海南省东方市琼西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西周的学校教育……教师既行教事,又兼管国家的日常事务,形成了“官师合一”的局面;教学场所同时也是举行祭祀……布政等日常国事的场所……春秋战国时期,官学赖以生存的基础逐渐瓦解……

——摘自杨宁《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二:西汉初年的景帝时期,文翁入成都任蜀郡守,“见蜀地僻陋,有蛮夷风”遂将教育文化置于首位……选拔青年人亲自进行教育,并派到长安去学习数年,学成之后用作各级官吏,带动各地的教化……在成都开办学校,校中学子在课堂之外还必须经常到各地有所实践。一段时间之后,“由是大化,蜀地学于京师者比齐鲁焉。至武帝时,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自文翁为始云。文翁终于蜀,吏民为立祠堂,岁时祭祀不绝。至今巴蜀好文雅,文翁之化也。”

——摘自《汉书·循吏传》

材料三:一个汉代青年进太学求学,毕业后,派到地方服务。待服务地方行政有了政绩,再经长官遴选到中央,又经过中央一番规定的考试,然后才正式入仕。那是当时入仕从政的唯一正途,政府的一切官吏,几乎全由此项途径出身。这样的政府,我们再也不能叫它做贵族政府。

——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西周学校教育的特点以及该特点到春秋战国时期发生的变化及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文翁办教育的特点及对当时教育体制发展的贡献。
(3)材料三反映了当时怎样的选官制度?为什么“这样的政府,我们再也不能叫它做贵族政府”?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西周到西汉,教育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