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3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124年,汉武帝兴办太学,讲授儒家经典。汉代中央官学有太学、宫邸学和鸿都学门。太学学生入学的年龄没有严格的限制。汉代太学允许自费求学,采用大班上课的形式,高年级辅导低年级,高材生辅导差等生。以自学为主,提倡在自学基础上相互讨论磋商,相互辩论,共同研究,以求得学业上的进步。地方官学则主要是郡国学校。鸿都门学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第一所文学、艺术专科学院。汉代的官学制度,奠定了以后中国封建官学发展的基本格局。

——摘编自肖世民《论汉代学校教育》

材料二 1904年1月公布《奏定学堂章程》,即“癸卯学制”,对学校体系、课程设置、管理通则等作了具体规定。癸卯学制共22个章程,不仅包含了各级各类学堂,使学堂环环相扣,级级递升,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癸卯学制”周详全面、灵活实用便于现实操作;中体西用符合统治阶级的思想,又使西学的合法性得到公认;学制系统与行政系统分开使分工与责权明确,便于学务的发展;第一次把女子教育列为教育改革的内容之一;后来,更是直接把“尚武”与“忠君”“尊孔”“尚公”“尚实”定为教育之宗旨。

——摘编自黄加文、曾绍东《论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改革及其影响》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官学兴办的背景及特点。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癸卯学制”与汉代官学的不同之处,并说明其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商鞅变法时期推行家庭分异政策,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汉代提倡家庭和睦,出现一些父子兄弟同产共居的大家庭。自两汉以后,更是形成一些累世同居的义门大族,家庭人数达数百人。这一变化反映出
A.儒学教化功能增强B.门阀士族力量壮大
C.田庄经济得到发展D.小自耕农逐渐衰退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兴,改秦之败,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路。迄孝武(汉武帝)世,书缺简脱,礼坏乐崩,圣上喟然而称日:“联甚闵焉!”于是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下及诸子传说,皆充秘府.

——《汉书·艺文志》

材料二   天一阁为明代兵部右侍郎范钦的藏书之所,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私人藏书楼天一阁管理措施严密,四百年间,获准登阁者仅黄宗羲、阮元等10余人.清代阮元曾记载道:司马(范钦)殁后,封闭甚严,继乃子孙各方相约为例,凡阁厨锁钥,分房掌之。禁以书下阁梯,非各房子孙齐,不开锁.”范氏族约甚至规定:“擅将书借出者,罚不与祭三年;因而典鬻者,永摈逐不与祭。”阮元还指出:“范氏以书为教,自明至今,子孙繁衍,其读书在科目学校者,彬彬然以不与祭为辱.”

——据虞浩旭《阮元与天一阁藏书楼》整理

材料三 公共图书馆从19世纪50年代开始在英国逐步兴起,它的特点是:地方当局征税建馆,免费为公众服务.公共图书馆集中在工业城镇,而且以工人为重点服务对象.1753年创建的不列颠博物馆图书馆也发展成国际的学术中心,马克思、列宁、孙中山就曾在这里阅览群书,旁征博引,为自己的思想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据周楠《欧洲图书馆史研究》整理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古代藏书的主要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中一则材料主要情况的社会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公共图书馆兴起的原因并简析其影响。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皇帝、大臣等社会地位相对较高的人物,在其去世之后朝廷会依据其生前所作所为.从而给出一个具有评价意义的称号,用来高度概括一个历史人物的生平,这就是通常意义的谥号。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对上表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2020-04-01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民族中学2020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六)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5 . 太学初置时,博士弟子的成分不限于贵族及官僚子弟,平民子弟亦可人学。入学须经国家考试,正式录取生才有官棒。由此可知,太学的初置
A.导致了贵族政治的瓦解B.加速了儒学的世俗化趋势
C.推动了社会阶层的流动D.逐步规范了人才选拔体制
6 .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材料中的主张实施后带来的影响有
①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的标准   ②儒家开始垄断教育
③儒学成为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   ④其他各家逐渐消失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7 . 汉代朝廷出现多次与政治相关的学术争论,对中国思想学术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汉景帝辕黄之争(围绕成汤、周武弑君)。

辕固生:“夫桀、纣荒乱,天下之心皆归汤、武,汤、武因天下之心而诛桀、纣,桀、纣之民弗为使而归汤、武,汤、武不得已而立。非受命为何?”黄生:“今桀、纣虽失道,然君上也;汤、武虽圣,臣下也。夫主有失行,臣不正言匡过以尊天子,反因过而诛之,代立南面,非杀而何?”辕固生:“必若云,是高皇帝代秦即天子之位,非邪?”汉景帝以“言学者毋言汤、武受命,不为愚”制止了讨论。

——摘编自《史记儒林列传》

材料二 西汉昭帝(公元前81年)盐铁会议(围绕治国政策)

贤良文学:认为汉武帝任用酷吏,搞得人心恐惶,动乱不安。主张“故法令者,治恶之具也、而非至治之风也。是以古者、明王茂其德教,而缓其刑罚也”。指出严刑峻法是秦王朝灭亡的原因。

桑弘羊:坚信刑法可以止暴,认为“令者所以教民也,法者所以督奸也。令严而民慎,法设而奸禁。商君刑弃灰于道,而秦民治。故盗马者死,盗牛者加,所以重本而绝轻疾之资也。

贤良文学:主张人性善良,不能只讲利,还必须有义的约束。

桑弘羊:主张重利轻义,认为人性自私,趋利避害,重利是加强中央集权、抗击匈奴和赈济灾荒的需要、并明确指出财富是仁义的基础。

会议闭幕,政府取消酒类专卖和部分地区的铁器专卖。

——摘编自《盐铁论》


(1)据材料一,汉景帝制止讨论反映了汉初统治者遇到什么问题?结合所学,指出后世汉朝统治者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者治国策略反映的思想流派,分析盐铁会议的背景。
8 . 建元五年(公元前136年),董仲舒提出“罢础百家,独尊儒术,兴太学”,第二年,武帝接受丞相田纷的奏请罢酷刑、名百家之言于官学之外,只剩下“五经博士”。这表明当时
A.皇帝好恶决定儒学的兴亡B.儒学主流地位的强化
C.董仲舒儒学成就不可超越D.儒学受到高度的重视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9 . “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符),以类合之……”董仲舒的这一主张可概括为
A.“君权神授”B.“三纲五常”C.“为政以德”D.“天人合一”
2020-02-26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楚雄州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统测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汉礼的变迁

时期概况
汉高祖时期“拨乱反正,日不暇给,犹命叔孙通制礼仪,以正君臣之位”,叔孙通“大抵皆袭秦故”,以致被鲁之儒生斥为“不合古”,最终“未尽备而通终”
文景时期都有过重新制定礼仪制度的讨论,均未能付诸以行动
汉武帝时期即位之初就显示出对礼制的极大兴趣,但“会窦太后好黄老言,不说儒术,其事又废”。窦太后去世之后,汉武帝对礼制的强化,“以太初之元改正朔,易服色,封太(泰)山,定宗庙百官之仪”,“天人感应”的色彩强烈
汉宣帝时期儒家学者纷纷通过解经注礼的方式著书立说,表达自己对礼的看法,从而开始了对礼学的再创造过程
自西汉元帝起事事以循古为善,从而掀起了西汉后期礼制的“复古”思潮

——摘编自李若晖《久旷大仪:汉代儒学政制研究》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20-02-20更新 | 317次组卷 | 4卷引用:云南省楚雄州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统测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